企業大學開始於1940年代,真正的成長在1990 年代,根據 Corporate University Xchange (CUX) 的統計,1993時美國只有 400 家企業大學,到了 2001 快速成長到 2,000 家,預計到了 2010 將超過 3,700 家,超過全美私立大學的總家數。
什麼樣的因素造成企業大學的快速成長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各行各業都發現知識的有效期越來越短,為了維持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更新其知識工作者的知識,並將人力發展的思考角度,從訓練 (Training) 轉移到教育 (Education),當然透過企業大學,員工不僅能將現有工作作得更好,還可學得經營職涯的技能讓自己在就業市場上更具價值;再從企業主的角度,不僅能確保企業的競爭力,甚至建立未來成功的基礎,也可提升員工的滿意度、留任率 (retention rate)、創造更多的人才 (Talent Pool)、甚至獲得最佳雇主 (employers of choice) 的好聲譽,真正達到了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Mark Allen 在其“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rporate universities : innovative approaches for developing people and expanding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Pfeiffer 出版) 一書中,對企業大學作了如下的定義:「一個企業大學是一個教育單位,是一個透過經營活動來培養個人及組織的學習、知識與智慧,協助企業達成使命的策略性工具(A corporate university is an educational entity that is a strategic tool designed to assist its parent organization in achieving its mission by conducting activities that cultivate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knowledge, and wisdom.)」,從這段話,可以瞭解到企業大學的幾個要點:
1. 基本思維:企業大學是一個教育單位,不是訓練單位,教育單位之目的在提升知識與發展技能,比較積極與看得長遠,訓練單位則是教授執行工作的技能,看得比較短期。
2. 目標:協助企業達成使命與發展組織能力
3. 定位:策略性工具,也就是必須使命導向,並與企業策略緊密結合
4. 內容:學習、知識與智慧
5.方法:活動經營
從以上的要點,可以看出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過去第一代的企業大學著重在訓練發展,比較像是訓練中心,第二代的企業大學則更專注在員工發展 (教育) 與組織能力的拓展。
有人說,從企業是否成立企業大學,是企業是否將人力資源當作關鍵競爭要素的重要指標,不知道您是否同意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