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用移動學習帶來高績效

蘭登·霍爾集團(Brandon Hall Group)2013年的移動學習調查表明,目前已有約73%的企業開始通過移動設備進行培訓活動。雖然移動學習本身依舊是個較為年輕的領域,但採用移動學習的企業已經愈來愈多地驗證了這種培訓方式的有效性。
智能手機無處不在,平板電腦幾乎人手一台,觸目可及,滿街的人群幾乎都成了“低頭族”,有時這不禁讓我們產生錯覺,以為移動設備已經佔領了全世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布蘭登·霍爾集團(Brandon Hall Group)2013年發起了移動學習調查(2013 Mobile Learning Survey),旨在了解當前的企業究竟通過移動學習做到了​​什麼。

移動學習帶來的高績效
調查發現,大約有高達73%的企業已經開始通過移動設備進行培訓活動,這無疑是個驚人的數字。然而,從更深一層來看,事實上大多數企業的移動學習可以說才剛剛起步:有42%的企業只是允許員工通過手機瀏覽器登入相關​​培訓頁面——老實說,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大約三分之二的企業,進入移動學習領域還不足一年。
不過,這項調查也發現,那些績效良好的企業,即在過去一年間營收增加,並且大多數關鍵績效指標(KPI)表現優秀的企業,大體而言均比一般企業更善於運用移動學習。
在調查中,所有績效良好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運用了移動學習。此外,這些企業利用原生App及移動學習管理系統(mobi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的比例也要高於一般企業。
高績效企業在移動學習平台上投放的內容也要多於其他企業,例如,有更多的高績效企業(比其他企業多出30%)將幾乎所有的培訓視頻放在移動平台上。同樣的趨勢也出現在課程模組、評估體系、績效支持,甚至遊戲等模塊中。
雖然移動學習本身依舊是個較為年輕的領​​域,但採用移動學習的企業已經愈來愈多地驗證了這種培訓方式的有效性:
·通過移動設備發送通知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69%的受訪者表示同意
·移動平台的視頻內容也非常有效:64%的受訪者表示同意。
·通過移動平台提供績效支持(performance support)也很有效:62%的受訪者表示同意。
·移動平台的學習評估系統十分有效:56%的受訪者表示同意。
·移動平台的遊戲學習十分有效:53%的受訪者表示同意
調查數據還表明,企業採用移動學習的時間越長,有效的比例就越高。例如,投入移動學習超過兩年的企業中,認為移動視頻有效的比例高達89%;而投入移動學習不足六個月的企業中,這一比例僅有61%。顯然,移動視頻、績效支持系統和評估系統,都是被證明容易產生成效的移動學習環節,也是有意進入移動學習領域的企業很好的出發點。

內容和開發方式仍有待提升
在此次調研中,企業內平均有71%的移動學習內容是自行開發的。儘管沒有人比企業自身更明了自己的優勢和學習需求,但就技術層面而言,與一些專業諮詢公司合作,或許能使培訓方案更加有效。想要創建並維持一個龐大、複雜的移動學習平台十分富有挑戰,隨著企業不斷成長,所需要的培訓內容和平台功能也會不斷擴大。
此外,調查顯示,大多數企業在投放移動學習內容時,往往並未考慮到平台的特性,以至於將太過冗長的內容一股腦丟了上去。據統計,移動平台學習視頻的平均時長是9.5分鐘——雖然還不到不可忍受的地步,但恐怕並不是每個學習者都能在手機屏幕上從頭到尾看完這麼長的視頻。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績效支持材料(平均時長12.3分鐘)和遊戲(平均耗時18.1分鐘)方面。企業應該了解,手機跟台式機或筆記本電腦終究不同,應該善用手機的優勢,開發出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對移動設備而言,輕、薄、短、小的內容才是更有效的。

選擇適合的設備
時至今日,似乎每個人至少都有一台(或不止一台)智能移動設備,在移動學習方面,究竟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好,還是公司統一配發設備好?
調查顯示,依然有77%的企業至少為一部分員工配發標準移動設備,其中最常採購的品牌是蘋果(Apple)。公司統一配發設備,對於平台標準化和保證數據安全性的好處自然無需多言,但也應注意到目前愈來愈盛的BYOD文化。
如果你的公司決定統一採購設備,應該留意主要使用的人群是管理者還是其他員工,以此來採購合適的設備。此外,儘管iPhone和iPad在安全性和平台統一性方面的優勢無與倫比,但也應該注意到安卓陣營在移動平台愈來愈高的市場佔有率。
2013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安卓已經占到智能手機全球市場的81%,而蘋果僅佔13%。這意味著在移動學習方面,不得不考慮安卓用戶的感受。

緊跟勢頭大膽進入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認為:如果你們公司​​還未開始移動學習,那現在是很好的切入時間點。當其他公司還在試水的時候,高績效企業們不但已經長驅直入移動學習領域,並且正在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
仔細思考你希望投放到移動平台的培訓內容,不要只考慮手機瀏覽器,移動設備完全可以做到更多。那麼,如果你尚未擬定移動學習策略,該從哪裡開始?

從小處開始
任何事物很難從一開始就完美無缺。你需要時間來逐步試驗並探索出最適宜的移動學習方式。先進行初步的嘗試性方案,然後再逐漸擴大。記住,移動平台的內容要盡可能短、小、快,即短視頻、短內容、小遊戲、快速升級更新等。
視頻和績效支持系統已經被證實是最有效的移動學習內容,同時也最容易被分解成適合移動平台的短小模塊,因此,你可以從這裡開始。

“移動”優先
目前,課程模塊或虛擬教室之類的技術,在移動平台上實現起來還並非那麼有效。不要簡單地想把傳統培訓那一套搬到移動平台上。畢竟,屏幕大小、帶寬和電池容量等因素依然制約著移動設備。你應該根據移動設備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開發出真正符合移動平台特性的內容。

不要局限於手機瀏覽器
直接通過手機瀏覽器登入公司e-Learning系統是個很誘人的想法——這樣似乎什麼都不需要改變,只要換個設備就行。然而由於手機與台式機/筆記本電腦天生不同,這種做法注定吃力不討好。手機有它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移動學習應善用這些優勢。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調查顯示,許多公司在尚未形成具體的移動學習戰略之前,就已經開始探索這方面的做法。如果你們公司​​還沒有移動學習戰略,那就從現在開始,哪怕只是一段簡短的視頻,或是一篇小小的電子書,都可以是你投入移動學習的開端。思考一下,公司為什麼需要移動學習,需要什麼樣的移動學習,又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與大多數新生事物一樣,移動學習的完善需要時間。而那些耕耘移動平台更久的企業,會擁有更多的移動學習內容,同時它們的培訓也會更加有效。
任何事不會一開始就能做到完美,讓你的企業逐漸適應移動學習,並逐步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之道,緊抓當下炙手可熱的移動學習勢頭,因為學習者們也正在熱切期待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培訓如何落地? ——培訓工具篇

當我們通過各種需求調研方法,挖掘出企業業務痛點及需求后,就要開始針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 哪些培訓來解決,哪些管理來解決,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培訓項目,從而使企業的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 要想培訓專案完美落地,學習項目的設計與運營管理至關重要。 如果只是單純交付一些課程,意義真的不大。  培訓管理者一定要成為價值的創造者,而不是價值創造的追隨者。  怎麼理解?  所有學習項目都必須上接戰略下接績效,所有的培訓管理者都應該站在業績的原點和戰略的原點,去思考培訓項目的設計,去開展評估,推動培訓價值的產生 ,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安排課程,安排老師。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認真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老闆要將大量的費用投入到培訓中,而不用作獎金或者營銷費用? 你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你的老闆也時常會這樣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培訓人要做思維和實踐的整體轉變,要從交付課程到驅動業績。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培訓項目的設計 要符合教學心理,也要符合問題解決路徑,還需要得到企業內部各方的配合。 畢竟學習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要想學員學得好,教學工作就要符合學員的心理規律,根據心理學理論,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受潛意識控制,培訓就是要改變這種潛意識行為。 瞭解這一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改變行為這麼難了,為什麼學員聽課後,回到工作崗位還是老樣子,同時也我們指明瞭方向:靠說教,是無法改變行為的。 真的是古人不曾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我們將理論結合實際,高頻反覆地進行學習和練習,才能形成肌肉記憶,最終達到行為的改變。 因此,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社會中, 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習的內容要有適用場景,或能結合實際進行訓練,從而改變員工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績效。 專案需要完美落地,培訓管理也相當關鍵。  培訓管理涉及人(老師、學員)、流程、有形展示,各方面有效配置方能達到完美的授課效果。  如果企業沒有辦法進行沉澱並最後形成一種落地的管理工具,將是一個非常耗費人力複雜繁瑣的工程。 所以, 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的標準化和合一化非常重要,這能夠大大減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培訓管理工具?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是怎樣的?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不是簡單地將面授課程搬到線上,而是專門...

2019十大趨勢值得關注

1:“知識萃取”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移動互聯和知識付費時代,外部知識、大咖知識已經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但這些知識在組織內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業務專家多年實踐中沉澱的隱性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知識萃取和微課開發火起來的原因。 知識萃取本不是新鮮話題,因為在課程開發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萃取問題,是我們做課程開發的老師的必備技能。在知識萃取時,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挖掘出來而不僅僅是萃取問題。 2:“訓戰結合”成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理念一度流行,在互聯網領域也存在通過競爭機制來激發員工鬥志並以此來選人的方法。在培訓中,採取“訓戰結合”的方法同樣可以極大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簡單來看,在線學習中的遊戲化設計就是訓戰結合模式,通過模擬和PK方法讓學員樂在其中。也有真槍實彈”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培訓班,每天都會淘汰學員,給學員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3:項目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傳統的培訓項目基本就是課程拼盤,培養領導力就找一些好的領導力課程拼一下,如果課程太多就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裝一個動聽的名字,而本質上看還是課程拼盤。而隨著培訓成熟度日益提升,培訓經理對於學習項目的認知不斷升級。 當前企業裡的學習項目,以真實的業務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注重在運營中提升轉化度,在培訓後有相應的跟踪和輔導措施,項目評估注重與業務的相關度,以及轉化成有形的成果。這些項目的設計考驗培訓管理者的診斷能力、設計能力、運營能力,考驗業務思維和系統思維。 在這些項目中,培訓課程僅僅是要素之一,培訓管理者們通常需要融合線上學習、社群分享、在職訓練、導師輔導等多元化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並達成結果。 4:移動學習平台將發揮更為綜合的價值 有點規模的公司都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移動學習平台。移動學習平台比其老大哥elearning平台更為有優勢。在電腦時代,一門在線課程動輒45分鐘以上,培訓部門要求員工在下班後佔用娛樂休閒時間來學習,確實是逆荷爾蒙。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身體的延伸,大量需要線下完成的工作開始往手機上遷移,聽課這個看似需要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事,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上網來實現。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能夠通過網絡來解決的問題可能就不會通過線下...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美國學者Stephen Meyer在2015 年的ATD 大會上提出了他對微課的定義“Bite-size content and Single Concept Learning”。Stephen Meyer 進一步提出了微學習內容設計公式,即1 concept+1 behavior=1 outcome。可簡單解釋為,在極短的時間內告訴學員一個切中工作痛點、難點的知識點, 以支持他們更好完成工作,同時要引導學員改變相應的行為並不斷加強這個行為,如此才能最終取得一個學習的成效。 在SCORM教材規範中有定義SCO (Sharable Content Object),其實廣義來講就是現在流行的微課第一代。因此在重新設計數位內容時,可以以微課為核心概念來開發,然後透過章節關聯將各相關微課串聯成一份SCORM教材。這樣又可以兼具隨時需要隨時學習微課的特點,也可以組合為數位課程,進行有系統化的教學。一宇數位的教材庫便能讓您上載影片組合,影片組合成SCORM教材,又可以將影片組合中的每支影片獨立出來當成微課使用!!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1. 手機錄製上載分享,新知分享不遺漏。 手機是最好的影片式微課製作工具,經由影片編輯APP進行簡要的內容編輯與壓縮影片,並利用APP快速上載到系統。影片可以分享到微課庫,社群或是好友,經過審核後也能變成企業的標準微課,成為數位學習教材。 2. Office 365 PowerPoint 錄製投影片。 上班族都會使用PPT來進行簡報,但要講好一場生動的簡報,讓台下的聽眾不會睡著,除了內容外,最重要就是簡報的語調口氣與速度囉!  MS PowerPoint 為剪報者提供非常方便的練習工具,讓簡報者可以透過錄製自己的演講內容,藉以檢視自己的話術,語調快慢等等。因為可以重複錄製簡報內容並可編輯,因此成為錄製簡報型微課的最好工具,錄製完成還可以匯出成MP4! 3. H5微課製作雲製作互動式微課來取代Flash。 一宇數位代理的H5 微課製作雲端服務,可以讓製作者用簡報設計般的方式設計精彩的H5動態多媒體微課。直覺的操作方式,可以避免工具的學習曲線,並能透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者的專注力與興趣。 4. BenQ IFP大型觸控螢幕互動面板結合Orca HCM,知識的最佳投捕組合。 Be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