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百年郵政舊瓶新裝 發現學習新生命

撰文/一宇數位行銷部 2013.08.28

一個歷史超過百年、員工平均年齡超過47歲的「老」企業,透過導入e-learning的數位革命,為中華郵政省下超過4000萬元的訓練經費,重新寫下員工訓練與學習的勝利方程式,並找出中華郵政人事管理的新定位。

你有計算過,一個星期大概會去幾次郵局、收到幾封信,或者利用郵局提供的各項服務嗎?郵局的服務範疇包含郵遞、儲匯、保險與金融…等,如此龐大的業務,透過全台灣郵局從業人員提供給有需要的民眾,是否曾經有過疑問:郵局如何確保窗口先生小姐和郵務士們在執行業務時的品質一致?而他們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提昇自己的能力?

因應廣泛業務早期積極導入e-learning
歷史悠久的中華郵政業務多元,包含郵政業務、儲匯等數十項,因此早從民國92年開始,這個e-learning還不普及的時期,就開始著手進行數位學習的導入,主要針對全台29個單位,千餘個據點執行,期望中華郵政的全體員工,都能透過e-learning提昇個人能力,以促進郵政專業業務的辦理成效。

「老」企業面對的第一個挑戰:使用電腦
郵政訓練所劉錫標說:「全台灣郵政人員多達26,000多位,平均年齡47歲,在92年開始進行訓練數位化前曾做過員工電腦程度訓練調查,發現有15,000名員工對於電腦使用不熟悉!」這無疑是這間「百年老店」必須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在經過2年的基礎電腦訓練,共有8000名員工學會使用電腦,數位學習也得以順利推展。
不過在進行數位學習後幾年,劉錫標發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員工的電腦能力有待加強,另外員工對於原本較單向的學習方式也缺乏主動學習的動機。在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導致在導入數位學習5年後,仍有23.41%(超過6000位)的員工完全沒有使用過e-learning。

改善單向學習缺點導入郵政e大學
「改變的時候到了。」劉錫標說。
看到了郵政當時導入的數位學習方式無法滿足員工需求,劉錫標開始思考如何進行改善,同時希望引進Web2.0的「互動」觀念到數位學習環境中,剛好看到了一宇數位科技(以下簡稱一宇)的e-learning系統產品已加入互動元素,這恰巧也也成為一宇的一大優勢。在確定合作後,一宇從改善中華郵政老舊平台著手,並加強eHRD、Web2.0結合的後續深化應用,開始進行導入與輔導。
 
一宇專案經理吳建政說,e-learning絕對不是只有上網看課程這麼簡單,而中華郵政想要的也不只如此,雙方在認知上一拍即合。於是中華郵政在一宇的協助下建置了「郵政e大學」,讓員工從個人的學習需求出發,根據各個職位應該具備的能力進行學習,為了追蹤學習成效,課後的評量考試與管理機制也不能少!

運用Web2.0深化學習動機
有了學習和考試驗收機制,郵政e大學也將Web2.0概念融入後續的學習延伸中,早在Facebook還沒有大放異彩的時候,就開始推展專家黃頁與實務社群概念。所謂的專家黃頁集合了郵政總公司與地方分局的各業務領域專家,將在工作中累積的經驗、心得、技術,彙整後讓其他同仁參考運用;而實務社群則是開放讓員工擔任版主,不限題材的交流分享,以加強郵局相關知識的後續運用。這樣的創舉,完全顛覆外界加諸中華郵政是「保守、傳統的老企業」等刻板印象,比很多標榜創新企業文化的民營企業來說還更加先進。
另外,整個郵政e大學的內部行銷推廣也是重點,該如何讓不熟悉電腦與平台的員工能夠主動上站使用、開始學習呢?一宇協助中華郵政展開後續的行銷推廣計畫,進行一系列的推廣活動。
 
宣傳─全民大會考:透過有趣的考試讓同仁熟悉平台的功能
體驗─發現新郵政之e拍即合、課程尋寶大作戰:透過任務執行讓同仁熟悉平台操作
深化─實務社群競賽:體驗如何透過網路學習環境分享個人知識
維繫─平台應用有獎徵文:分享新學習平台使用心得

一般而言,企業平台推廣的方式大多為「說明會」、「電子報」、「網站命名活動」、「行銷推廣文物」…等,主要目的在於透過推廣活動,讓全體同仁知道有這個學習平台的存在,往往只有達到宣傳的目的,對於改變同仁的學習習慣並沒有太大的助益。因此一宇提出以「發現新郵政」為推廣主題的企劃案,除了在郵政內部刊物撰寫一系列的文章,清楚說明導入郵政e大學對於公司和同仁的效益之外,還特別將推廣活動和系統操作結合在一起,讓同仁在遊戲的過程中無形學會如何操作,進而在同儕的影響下建立主動學習的習慣,成效讓當時參與郵政專案導入的團隊印象深刻。
 
像是「全民大會考」活動,各地分局同仁為了拿到好成績,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互相教導,對內形成主動學習的好風氣。「e拍即合」活動則讓全國各地郵局,透過平台內建的學習社群機制─部落格,認識彼此並瀏覽郵政e大學的網站內容。在導入郵政e大學的前2個月,光是透過行銷活動而使用平台的人數已超過上萬人次,使用者也不再因年齡而有所侷限,郵政員工透過數位學習、混成學習以及行銷活動激勵,學習動機的確有效提昇。
 
什麼都對了!導入的早不如導入的巧
中華郵政藉由導入具有Web2.0特性的人力資源發展系統,將過去每年必須舉辦上萬人次的實體課程數位化,省下4000多萬元的訓練費。未來中華郵政也期望透過郵政e大學啟動郵政人才發展的計畫,朝向強化人才培訓提昇營運績效的目標邁進,進而建構主動和終身學習的郵政新文化。
 
導入方式對了,所有事情都跟著對了!學習的生命力就這樣被開啟了。
 
本案例導入範疇
Orca HCM Training
Orca HCM Training
Orca HCM Social
Orca HCM Social
Orca HCM IDP
Orca HCM IDP
Orca HCM Test Center
Orca HCM Test Center
Orca HCM Certificate
Orca HCM Certificate
中華郵政小檔案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郵政)一般直接稱作「郵局」,經營國內的郵政服務,業務涵蓋郵遞、儲匯、保險與金融等。前身為「交通部郵政總局」,為了突破既有的經營限制、並增加市場競爭力,中華民國政府在2002年7月完成《郵政法》修法,並於2003年1月1日起將其改制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公司。民國96年(西元2007年)2月9日,本公司配合政府政策改名為「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7年(西元2008年)8月1日,本公司再依法回復法定名稱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其各項權利、義務及業務經營均不受任何影響。

http://www.learningdigital.com/success_1_detail.php?bgid=5&gid=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培訓如何落地? ——培訓工具篇

當我們通過各種需求調研方法,挖掘出企業業務痛點及需求后,就要開始針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 哪些培訓來解決,哪些管理來解決,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培訓項目,從而使企業的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 要想培訓專案完美落地,學習項目的設計與運營管理至關重要。 如果只是單純交付一些課程,意義真的不大。  培訓管理者一定要成為價值的創造者,而不是價值創造的追隨者。  怎麼理解?  所有學習項目都必須上接戰略下接績效,所有的培訓管理者都應該站在業績的原點和戰略的原點,去思考培訓項目的設計,去開展評估,推動培訓價值的產生 ,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安排課程,安排老師。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認真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老闆要將大量的費用投入到培訓中,而不用作獎金或者營銷費用? 你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你的老闆也時常會這樣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培訓人要做思維和實踐的整體轉變,要從交付課程到驅動業績。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培訓項目的設計 要符合教學心理,也要符合問題解決路徑,還需要得到企業內部各方的配合。 畢竟學習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要想學員學得好,教學工作就要符合學員的心理規律,根據心理學理論,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受潛意識控制,培訓就是要改變這種潛意識行為。 瞭解這一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改變行為這麼難了,為什麼學員聽課後,回到工作崗位還是老樣子,同時也我們指明瞭方向:靠說教,是無法改變行為的。 真的是古人不曾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我們將理論結合實際,高頻反覆地進行學習和練習,才能形成肌肉記憶,最終達到行為的改變。 因此,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社會中, 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習的內容要有適用場景,或能結合實際進行訓練,從而改變員工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績效。 專案需要完美落地,培訓管理也相當關鍵。  培訓管理涉及人(老師、學員)、流程、有形展示,各方面有效配置方能達到完美的授課效果。  如果企業沒有辦法進行沉澱並最後形成一種落地的管理工具,將是一個非常耗費人力複雜繁瑣的工程。 所以, 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的標準化和合一化非常重要,這能夠大大減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培訓管理工具?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是怎樣的?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不是簡單地將面授課程搬到線上,而是專門...

2019十大趨勢值得關注

1:“知識萃取”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移動互聯和知識付費時代,外部知識、大咖知識已經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但這些知識在組織內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業務專家多年實踐中沉澱的隱性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知識萃取和微課開發火起來的原因。 知識萃取本不是新鮮話題,因為在課程開發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萃取問題,是我們做課程開發的老師的必備技能。在知識萃取時,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挖掘出來而不僅僅是萃取問題。 2:“訓戰結合”成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理念一度流行,在互聯網領域也存在通過競爭機制來激發員工鬥志並以此來選人的方法。在培訓中,採取“訓戰結合”的方法同樣可以極大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簡單來看,在線學習中的遊戲化設計就是訓戰結合模式,通過模擬和PK方法讓學員樂在其中。也有真槍實彈”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培訓班,每天都會淘汰學員,給學員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3:項目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傳統的培訓項目基本就是課程拼盤,培養領導力就找一些好的領導力課程拼一下,如果課程太多就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裝一個動聽的名字,而本質上看還是課程拼盤。而隨著培訓成熟度日益提升,培訓經理對於學習項目的認知不斷升級。 當前企業裡的學習項目,以真實的業務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注重在運營中提升轉化度,在培訓後有相應的跟踪和輔導措施,項目評估注重與業務的相關度,以及轉化成有形的成果。這些項目的設計考驗培訓管理者的診斷能力、設計能力、運營能力,考驗業務思維和系統思維。 在這些項目中,培訓課程僅僅是要素之一,培訓管理者們通常需要融合線上學習、社群分享、在職訓練、導師輔導等多元化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並達成結果。 4:移動學習平台將發揮更為綜合的價值 有點規模的公司都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移動學習平台。移動學習平台比其老大哥elearning平台更為有優勢。在電腦時代,一門在線課程動輒45分鐘以上,培訓部門要求員工在下班後佔用娛樂休閒時間來學習,確實是逆荷爾蒙。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身體的延伸,大量需要線下完成的工作開始往手機上遷移,聽課這個看似需要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事,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上網來實現。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能夠通過網絡來解決的問題可能就不會通過線下...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美國學者Stephen Meyer在2015 年的ATD 大會上提出了他對微課的定義“Bite-size content and Single Concept Learning”。Stephen Meyer 進一步提出了微學習內容設計公式,即1 concept+1 behavior=1 outcome。可簡單解釋為,在極短的時間內告訴學員一個切中工作痛點、難點的知識點, 以支持他們更好完成工作,同時要引導學員改變相應的行為並不斷加強這個行為,如此才能最終取得一個學習的成效。 在SCORM教材規範中有定義SCO (Sharable Content Object),其實廣義來講就是現在流行的微課第一代。因此在重新設計數位內容時,可以以微課為核心概念來開發,然後透過章節關聯將各相關微課串聯成一份SCORM教材。這樣又可以兼具隨時需要隨時學習微課的特點,也可以組合為數位課程,進行有系統化的教學。一宇數位的教材庫便能讓您上載影片組合,影片組合成SCORM教材,又可以將影片組合中的每支影片獨立出來當成微課使用!!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1. 手機錄製上載分享,新知分享不遺漏。 手機是最好的影片式微課製作工具,經由影片編輯APP進行簡要的內容編輯與壓縮影片,並利用APP快速上載到系統。影片可以分享到微課庫,社群或是好友,經過審核後也能變成企業的標準微課,成為數位學習教材。 2. Office 365 PowerPoint 錄製投影片。 上班族都會使用PPT來進行簡報,但要講好一場生動的簡報,讓台下的聽眾不會睡著,除了內容外,最重要就是簡報的語調口氣與速度囉!  MS PowerPoint 為剪報者提供非常方便的練習工具,讓簡報者可以透過錄製自己的演講內容,藉以檢視自己的話術,語調快慢等等。因為可以重複錄製簡報內容並可編輯,因此成為錄製簡報型微課的最好工具,錄製完成還可以匯出成MP4! 3. H5微課製作雲製作互動式微課來取代Flash。 一宇數位代理的H5 微課製作雲端服務,可以讓製作者用簡報設計般的方式設計精彩的H5動態多媒體微課。直覺的操作方式,可以避免工具的學習曲線,並能透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者的專注力與興趣。 4. BenQ IFP大型觸控螢幕互動面板結合Orca HCM,知識的最佳投捕組合。 Be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