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動學習應用案例分享 - 下篇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博士/劉伊霖

上篇討論行動學習基本概念後,以下將提供五個實際應用案例供參考。
1. 電腦學習:Detective Alavi Mobile Game (MSL2)
  Fotouhi-Ghazvini、Earnshaw、Robison、Moeini及Excell等人(2011) 為了幫助伊朗大學生學習電腦中央處理器之相關英語詞彙,設計以遊戲型態,輔以行動學習方式(智慧型手機)進行知識探究。首先教學者於一般課堂中,教導相關知識並進行前測以瞭解學生知識初始狀態;接著進行課堂活動,由教學者事先將謎題藏在各教室中,學習者經由Alavi Game知道何處可獲得解答提示,且於遊戲過程中可隨時藉由其他非本課堂同學或老師的幫忙以解開謎題;活動結束後,進行後測。
  Alavi Game之優點包含自動計算各學習者之學習狀況,且學習者也可於遊戲中觀看,瞭解自身學習狀況;學習者在解謎題時,剛開始會給較多的提示,之後提示減少,學生必須自行尋找答案、或和同儕及老師討論及分析解決方法;利用QR-code設計謎語及小遊戲,學生可利用遊戲軟體內建之攝影機獲得code上所隱含之資訊,此資訊可帶至遊戲內的虛擬世界中進行分析、獲得資源。一旦學生獲取資訊後,即完成任務。本實際案例特別之處在於其將QR-code作多樣性運用,如選擇題、賓果遊戲、或不規則行進。
圖說:Detective Alavi Mobile Game畫面圖。
上圖:Detective Alavi Mobile Game畫面圖。
圖說:QR-code多樣應用型式。
上圖:QR-code多樣應用型式。
2. 環境學習:Geotagging (MSL3, MSL4)
  為幫助美國高中學生瞭解學校附近的小溪及池塘水質狀況,Maldonado及Pea(2010)運用Spark System及筆記型電腦,要求學習者分成四小組,各組先提出其認為不同區域水質可能不同之原因並提出假設,接著運用可將地理資訊(通常為經緯度或大地座標之類的資訊)標示於照片或其它媒體上的Geotagging技術,實地測量後針對假設提出討論。
  利用Geotagging(如GPS)方式收集資料,不但可讓學習者進行長期研究、瞭解不同季節於相同區域進行抽樣的結果、更可讓學生即時比較同一條溪的不同位置(上、中、下游)之測量結果。
圖說:運用Geotagging進行環境學習。
上圖:運用Geotagging進行環境學習。
3. 自然學習:情境感知技術(MSL5)
  臺灣的小學自然課程中,為了讓學習者認識校園內之樹木特性,採用PDA為行動載具,整合可區別行動學習/無所不在學習與電腦本位學習之情境感知技術(context-aware technology),幫助學習者經由GPS、RFID、QR-code等方式,獲得特定地點之相關知識。
  學習任務中,學習者除了需實際至各樹木前進行知識學習外,也需進行問答、並搭配學習記錄本之型態進行深度學習。各學習者之學習過程將被完整記錄於系統中,供教學者瞭解學習者是否於特定地點、特定題項中花費較多時間進行學習(Shih, Chu, Hwang, & Kinshuk, 2010)。
圖說:情境感知u-learning系統架構。
上圖:情境感知u-learning系統架構。
圖說:學習情境示意圖。
上圖:學習情境示意圖。
4. 語言學習:照相機(MSL6)
  此案例並無使用先進之行動技術,單純運用一般智慧型手機皆有之照相機功能、搭配wiki平台,也可打造有趣之學習體驗。
  中文教育情境中,該如何確保學生瞭解成語意涵並正確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一直是教學者們關注且亟欲解決之議題。Wong、Chin、Tan及Liu (2010)提出之教學策略為要求教學者先於國小五年級課堂中用動畫方式教導成語內涵,接著由學習者利用智慧型手機,將現實生活中符合該成語之情景拍照,並將照片及造句上傳至wiki平台,教學者可於課堂或線上環境中與學習者互動,且學習者同儕間也可互相觀摩、票選最佳造句。此方式整合行動及web 2.0技術,不但可提升學習者適切使用成語之能力,也有效地將語言學習轉化為實體世界的學習體驗。
圖說:學習成果示意圖。
上圖:學習成果示意圖。
5. 音樂學習:Snake Charmer (MSL6)
  以上所提供案例皆為正規教學場域中之應用,本案例則介紹最新發展之應用技術。「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相信這句話對多數人而言相當的耳熟能詳(當年也幾乎是人手一機的盛況),多數人一定也曾看過卡通裡印度人吹著笛子、蛇從籠子緩緩鑽出來的畫面。研究團隊從這兩點切入,改造舊的Nokia 6110i手機,搭配Snake Charmer遊戲,兩人一組,玩家可以利用實際吹笛子的方式,操控畫面中的蛇移動路徑,先過關者得分。看似簡單,但卻很有互動性及娛樂性。
  此遊戲若應用於音樂課程中,可以讓學習者練習吹笛子時更好玩。不過,目前版本看起來是只要吹短音即可改變蛇的路徑(音階高低不知是否會有影響)。若是進階改為要吹長音才可維持行進路線,或是需正確吹一小段音符後才可控制蛇的話,相信更可達到學習的效用!(影片http://vimeo.com/39492730
圖說:Snake Charmer使用範例。
上圖:Snake Charmer使用範例。

參考文獻:
● Fotouhi-Ghazvini, F., Earnshaw, R., Robison, D., Moeini, A., & Excell, P. (2011). Using a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in mobile game based learning -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Enhancing Learning Through Technology, 177, 200-213.
● Johnson, L., Levine, A., & Smith, R. (2009). The 2009 Horizon Report.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 Johnson, L., Levine, A., Smith, R., & Stone, S. (2010). The 2010 Horizon Report.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 Johnson, L., Smith, R., Willis, H., Levine, A., and Haywood, K., (2011). The 2011 Horizon Report.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 Maldonado, H., & Pea, R. (2010). Let’s Go! To the Creek: Co-design of water quality inquiry using mobile science collaboratorie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l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i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2010 (pp. 81-87).
● Shih, J. L., Chu, H. C., Hwang, G. J., & Kinshuk. (2010). An investigation of attitude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bout participating in a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activit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2(3), 373-394.
●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07). The 2007 Horizon Report.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08). The 2008 Horizon Report.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 Wong, L. H., Chin, C. K., Tan, C. L., & Liu, M. (2010). Students' personal and social meaning making in a Chinese idiom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3(4), 15-2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培訓如何落地? ——培訓工具篇

當我們通過各種需求調研方法,挖掘出企業業務痛點及需求后,就要開始針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 哪些培訓來解決,哪些管理來解決,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培訓項目,從而使企業的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 要想培訓專案完美落地,學習項目的設計與運營管理至關重要。 如果只是單純交付一些課程,意義真的不大。  培訓管理者一定要成為價值的創造者,而不是價值創造的追隨者。  怎麼理解?  所有學習項目都必須上接戰略下接績效,所有的培訓管理者都應該站在業績的原點和戰略的原點,去思考培訓項目的設計,去開展評估,推動培訓價值的產生 ,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安排課程,安排老師。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認真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老闆要將大量的費用投入到培訓中,而不用作獎金或者營銷費用? 你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你的老闆也時常會這樣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培訓人要做思維和實踐的整體轉變,要從交付課程到驅動業績。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培訓項目的設計 要符合教學心理,也要符合問題解決路徑,還需要得到企業內部各方的配合。 畢竟學習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要想學員學得好,教學工作就要符合學員的心理規律,根據心理學理論,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受潛意識控制,培訓就是要改變這種潛意識行為。 瞭解這一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改變行為這麼難了,為什麼學員聽課後,回到工作崗位還是老樣子,同時也我們指明瞭方向:靠說教,是無法改變行為的。 真的是古人不曾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我們將理論結合實際,高頻反覆地進行學習和練習,才能形成肌肉記憶,最終達到行為的改變。 因此,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社會中, 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習的內容要有適用場景,或能結合實際進行訓練,從而改變員工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績效。 專案需要完美落地,培訓管理也相當關鍵。  培訓管理涉及人(老師、學員)、流程、有形展示,各方面有效配置方能達到完美的授課效果。  如果企業沒有辦法進行沉澱並最後形成一種落地的管理工具,將是一個非常耗費人力複雜繁瑣的工程。 所以, 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的標準化和合一化非常重要,這能夠大大減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培訓管理工具?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是怎樣的?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不是簡單地將面授課程搬到線上,而是專門...

2019十大趨勢值得關注

1:“知識萃取”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移動互聯和知識付費時代,外部知識、大咖知識已經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但這些知識在組織內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業務專家多年實踐中沉澱的隱性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知識萃取和微課開發火起來的原因。 知識萃取本不是新鮮話題,因為在課程開發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萃取問題,是我們做課程開發的老師的必備技能。在知識萃取時,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挖掘出來而不僅僅是萃取問題。 2:“訓戰結合”成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理念一度流行,在互聯網領域也存在通過競爭機制來激發員工鬥志並以此來選人的方法。在培訓中,採取“訓戰結合”的方法同樣可以極大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簡單來看,在線學習中的遊戲化設計就是訓戰結合模式,通過模擬和PK方法讓學員樂在其中。也有真槍實彈”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培訓班,每天都會淘汰學員,給學員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3:項目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傳統的培訓項目基本就是課程拼盤,培養領導力就找一些好的領導力課程拼一下,如果課程太多就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裝一個動聽的名字,而本質上看還是課程拼盤。而隨著培訓成熟度日益提升,培訓經理對於學習項目的認知不斷升級。 當前企業裡的學習項目,以真實的業務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注重在運營中提升轉化度,在培訓後有相應的跟踪和輔導措施,項目評估注重與業務的相關度,以及轉化成有形的成果。這些項目的設計考驗培訓管理者的診斷能力、設計能力、運營能力,考驗業務思維和系統思維。 在這些項目中,培訓課程僅僅是要素之一,培訓管理者們通常需要融合線上學習、社群分享、在職訓練、導師輔導等多元化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並達成結果。 4:移動學習平台將發揮更為綜合的價值 有點規模的公司都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移動學習平台。移動學習平台比其老大哥elearning平台更為有優勢。在電腦時代,一門在線課程動輒45分鐘以上,培訓部門要求員工在下班後佔用娛樂休閒時間來學習,確實是逆荷爾蒙。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身體的延伸,大量需要線下完成的工作開始往手機上遷移,聽課這個看似需要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事,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上網來實現。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能夠通過網絡來解決的問題可能就不會通過線下...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美國學者Stephen Meyer在2015 年的ATD 大會上提出了他對微課的定義“Bite-size content and Single Concept Learning”。Stephen Meyer 進一步提出了微學習內容設計公式,即1 concept+1 behavior=1 outcome。可簡單解釋為,在極短的時間內告訴學員一個切中工作痛點、難點的知識點, 以支持他們更好完成工作,同時要引導學員改變相應的行為並不斷加強這個行為,如此才能最終取得一個學習的成效。 在SCORM教材規範中有定義SCO (Sharable Content Object),其實廣義來講就是現在流行的微課第一代。因此在重新設計數位內容時,可以以微課為核心概念來開發,然後透過章節關聯將各相關微課串聯成一份SCORM教材。這樣又可以兼具隨時需要隨時學習微課的特點,也可以組合為數位課程,進行有系統化的教學。一宇數位的教材庫便能讓您上載影片組合,影片組合成SCORM教材,又可以將影片組合中的每支影片獨立出來當成微課使用!!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1. 手機錄製上載分享,新知分享不遺漏。 手機是最好的影片式微課製作工具,經由影片編輯APP進行簡要的內容編輯與壓縮影片,並利用APP快速上載到系統。影片可以分享到微課庫,社群或是好友,經過審核後也能變成企業的標準微課,成為數位學習教材。 2. Office 365 PowerPoint 錄製投影片。 上班族都會使用PPT來進行簡報,但要講好一場生動的簡報,讓台下的聽眾不會睡著,除了內容外,最重要就是簡報的語調口氣與速度囉!  MS PowerPoint 為剪報者提供非常方便的練習工具,讓簡報者可以透過錄製自己的演講內容,藉以檢視自己的話術,語調快慢等等。因為可以重複錄製簡報內容並可編輯,因此成為錄製簡報型微課的最好工具,錄製完成還可以匯出成MP4! 3. H5微課製作雲製作互動式微課來取代Flash。 一宇數位代理的H5 微課製作雲端服務,可以讓製作者用簡報設計般的方式設計精彩的H5動態多媒體微課。直覺的操作方式,可以避免工具的學習曲線,並能透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者的專注力與興趣。 4. BenQ IFP大型觸控螢幕互動面板結合Orca HCM,知識的最佳投捕組合。 Be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