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下雜誌》公布的《2012年台灣30大集團接班關鍵報告》明確指出,台灣30大集團中超過6成的企業接班狀態不明,只有兩成企業有明確接班人選,而企業領導人未滿60歲,無急迫接班問題卻只有5家。
台企業嘆接班難
環顧周遭,大嘆接班難的不光只有台灣大型企業。兩年前,近百家的中小型台商也曾面臨家業無人可傳的窘境,為此每年還委由台灣經營管理研究院組團,在暑假邀集台灣百位學生進入企業研習,解決無人接班的燃眉之急。
確實,一提到企業接班,彷彿就挑起經營者心中最敏感的神經。而這也就不難明白,為何日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啟動接班計畫隔日,股價馬上應聲下跌。
然而成立於民國55年,早年從事雨衣、雨鞋,而後轉型升級為全球最大潛水衣製造商的薛長興工業,卻在40多年的時間內完成企業接班,經營大權從創辦人薛丕拱的手裡交棒至總經理薛敏誠手中,成為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口裡形容的「企業家族」。
企業能不能成功接班,關鍵取決在兩項因素。第一,就是經營者願不願意放權;第二,就是接班人夠不夠格,有沒有本事接起經營棒子。不過,這些普遍發生企業接班的難題放到薛長興身上卻好像都不是問題。
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第二代接班人薛敏誠早在薛長興發展初期,就已加入公司經營業務。早年,當薛長興還以政府標案為主時,當時還是經濟系大學生的薛敏誠就打著薛長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辦事處的名義,幫位在宜蘭的公司投標、打探消息。
和公司成長消空降疑慮
也因此,薛敏誠不像其他空降接班人突然出現在公司經營團隊,不諳公司業務,帶動不了經營團隊。甚至薛長興工業能走到今天,也不得不歸因於薛敏誠在公司面臨轉型時刻,自動請纓投入技術研發。並在耗時三年,甚至弄傷自己後,才終於研發出只有日商懂得的布料技術Neoprene。而後來,薛長興工業才站在技術置高點,打破日商壟斷的技術格局,搶下潛水衣代工過半市場。
鼓勵表達聽得進意見
而薛丕拱鼓勵小孩表達意見,以投票決定家庭決策的作風,不光光體現在孩子幼小時就舉辦演講、辯論比賽,鼓勵孩子為自己堅持對的立場辯護,也讓薛丕拱在往後的日子裡,耳朵裡聽得進薛敏誠提出的意見和決策,不至於犯了企業第一代經營者慣於掌握大權,獨斷獨行的弊病。薛丕拱笑言,兩人意見一不合,甚至會彼此開罵對吵,但最後常常是薛敏誠說服了自己,並接受決定。
回顧薛長興工業40餘年的歷史,薛敏誠從1988年接任總經理一職後,接班已逾24年。正因為一方提前加入公司,消去空降部隊的疑慮;另一方聽得進意見,懂得把權力釋放,這才讓薛長興近20多年的接班路上,走得如此平順。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13927#ixzz3Mb5SX0pj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