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後為正值跳槽、轉職高峰期,企業如何妥適作好合理配置人力資源與發展規劃,有效因應這波人才轉職潮,把握企業人力調整的最佳契機,將是HR此時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丁志達指出,招募人才不可只靠刻板的第一印象,透析精準辨識關鍵人才要訣,才能在激烈的商戰中佔有一席之地。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丁志達,在一場由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舉辦的講座中表示,識人與用人是指識別和發掘下屬的優勢與潛能,用人之長,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實現團隊與成員共同成長,是一個成功的主管的重要能力。尤其厚植人才的競爭力,是企業近年來最重要的策略工作之一,特別是人才無國界,地球變「平」的全球化時代,未來全球市場最激烈的競爭,不在於資本、技術或是市場佔有率,而在於優秀人才的爭取。無論是先進或新興國家,也無論在哪個產業或社群,帶動企業成長的主要動力,都來自於「人才競爭力」,企業的輸贏也在「人」,「人力資本」已成為全球最夯的議題。
丁志達提到,人才的內涵包括「品德」、「判斷力」、「組織力」、「創造力」、「執行力」與「人際關係」等多元面向,其中可延伸出一個人如何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發揮創意、將事物建構成形的能力;同時能將計畫方案具體落實,並完善處理人與人之間互動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因此優秀人才永遠不足,企業應積極規劃、招募全球各地的頂尖人才,長期努力建立人才庫,厚植企業商場勝利基礎。
丁志達引用哈佛大學 McClelland教授對卓越的工作者研究發現,智力並不是決定工作績效的唯一條件,其中還找出一些因素,例如:態度、認知、個人特質等,稱之為「職能」。企業若能在甄選時,將職能中動機、特質與自我概念做為甄選標準,將可有效地為組織找到合適的人才,並減少因人員不適任所增加的組織成本。職能導向的招募甄選制度,將可以有效的辨識出「有能力」的人才,讓未來有效率與「績效」產生連動。因此,「適才」即衡量個人具有之職能,「適所」即須符合職位所需之職能,兩者搭配方能達成「適才適所」境界。
丁志達總結表示,「識人」與「用人」自古以來就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用人得當、氣象一新,用人失當、亂象必生。用人是一種過程,不可僅限於「任」字,而應指從知人、擇人、任人、容人、勵人、育人的全過程,博大精深,它雖然是一個古老話題,但同時也是歷代社會的熱門課題,尤其是近代,民主、法治、科技、乃至經濟建設迅猛發展,用人更成為舉足輕重的關鍵。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台灣有超過七成以上的企業同時面臨「人才荒」困境,而人才就是市場競爭的最大利器。因此企業主與HR必須洞悉精準辨識關鍵人才要訣,建構優質專業人才網絡,猶如蘋果公司(Apple Inc.)創始人史賈伯斯的座右銘:「你一旦雇用了一個B級員工,他就會開始把其他B級和C級的人帶進來。」企業找到「對」的人,發揮人才效益最大值,就能奠定企業經營勝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