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識人、用人不是天生就會,好伯樂是訓練出來的!

上期專欄中提到,秦穆公戲劇化地以五張羊皮向楚國「贖回」曠世奇才百里奚,想要拜他為相;百里奚允諾的同時,又向秦穆公推薦他的好友蹇叔。在這個故事中,秦穆公可說是大伯樂,而百里奚不但是千里馬,也扮演了小伯樂的角色,為秦國找到另一匹千里馬蹇叔。
歷代盛世中,除了重視「千里馬」之外,「伯樂人才」輩出更是最引人注目的現象:
齊桓公重用鮑叔牙,鮑叔牙又舉薦了名相管仲給齊桓公。
楚漢相爭時,劉邦用了傑出的蕭何。在韓信欲投效敵營之際,蕭何冒著不告而別的風險,上演了一齣「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戲,最終使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解除人才出走的危機。
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前,有幾位能幹的心腹,其中一位是才高八斗的房玄齡。為了輔助李世民登大位,他向唐太宗舉薦了杜如晦:「這個人智慧過人,通情達理,是輔佐帝王的人才。如果您只想保持藩王的地位,也許用不上他,如果您想要成就帝業,缺他不行。」

每個主管都是好伯樂?

現今許多企業在實施人才管理時,大多把焦點放在如何辨識和培育「千里馬」上,似乎以為千里馬是鳳毛麟角,既不易發現、也不易發展。
在此同時,企業又似乎以為「伯樂」俯拾皆是,假設每位主管都天縱英才,天生就是好伯樂,既不必管理要求,也不需訓練發展,就可以輕易為公司找到千里馬,或是能將駑馬變成千里馬。事實真是如此嗎?
千里馬遇見伯樂是出自《戰國策》的一個故事,主要在描述春秋時代一位叫孫陽的人。他是一位養馬高手,有一天在太行山遇見一匹千里馬拖著鹽車,牠的蹄子僵直、皮膚潰爛、口水直流、全身汗水,拉著車子爬到半山,無法再上去了。孫陽(伯樂)見狀,從車上跳下來,抱住這匹馬痛哭,並脫下自己的衣服給牠披上。千里馬低頭感嘆,並昂頭嘶叫,因為牠感受到伯樂是自己的知己。
這個故事隱喻千里馬擅長千里奔馳,卻不見得能拖拉重物,故事以千里馬拉鹽車來感嘆懷才不遇的辛酸,同時勸諫在上位的人,學習伯樂的精神與能耐,不但要識才善用,還必須用心關懷。

好伯樂的4個能耐

根據以上故事,我把伯樂定義為具有辨識、重用與發展人才的人,特別是組織中的領導人。那麼在組織中,究竟一位伯樂需要具備什麼能耐呢?

1. 雇用優於自己的人才:

奇異(GE)前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領導者最重要職務之一,就是要「樂於網羅聰明才智勝於自己的人才」;亞馬遜書店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也說,主管必須「有能力雇用更優秀的人才」。因此,主管在扮演伯樂的角色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能雇用比自己傑出的人才的意願與能力。

2. 爭取人才:

耐吉(Nike)執行長菲爾‧奈特(Phil Knight)曾說,「為了爭取人才,應該經常由公司的高階主管親自出馬」。可見,在爭取人才的戰爭中,主管必須親身親為,以示對人才的尊重。
星巴克(Starbucks)董事長霍華‧蕭茲(Howard Schultz)也說過,「從一開始,我就體認到必須走出去,延攬比我更能幹的管理人才,而且要有自信、膽識,不怕跟我辯論,公司需要這種人才加入經營團隊,並參與決策。」因此,主管在扮演伯樂的角色上,第二項能耐就是要具備三顧茅廬、求才若渴的精神與能力。

3. 培育人才:

戴爾(Dell)總裁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在制定人才培養的政策時指出,「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的工作尋找接班人。」奇異前總裁威爾許則更直接了當地說,「領導在於栽培人才。」
這些標竿企業中的最高領導者都認為,發展與栽培人才就是關懷與激勵他們最好的做法。因此,主管在扮演伯樂第三個角色,就是要有培育人才的能耐。

4. 起人才槓桿作用

君王能識才和用才,扮演大伯樂的角色實屬不易。在君王威權的時代,自保尚且困難,像百里奚、鮑叔牙、蕭何、房玄齡等人,要扮演小伯樂的角色為君王舉才,更是難能可貴,他們本身不僅是千里馬,更是出色的伯樂。
一位好的大伯樂,能納薦更多好的小伯樂,而每一位好伯樂又能吸引更多的千里馬,這兩者間似乎是一個幾何級數的關係。因此,組織中需要有好伯樂,才可能起人才槓桿的作用,伯樂愈多,人才槓桿作用就愈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培訓如何落地? ——培訓工具篇

當我們通過各種需求調研方法,挖掘出企業業務痛點及需求后,就要開始針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 哪些培訓來解決,哪些管理來解決,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培訓項目,從而使企業的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 要想培訓專案完美落地,學習項目的設計與運營管理至關重要。 如果只是單純交付一些課程,意義真的不大。  培訓管理者一定要成為價值的創造者,而不是價值創造的追隨者。  怎麼理解?  所有學習項目都必須上接戰略下接績效,所有的培訓管理者都應該站在業績的原點和戰略的原點,去思考培訓項目的設計,去開展評估,推動培訓價值的產生 ,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安排課程,安排老師。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認真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老闆要將大量的費用投入到培訓中,而不用作獎金或者營銷費用? 你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你的老闆也時常會這樣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培訓人要做思維和實踐的整體轉變,要從交付課程到驅動業績。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培訓項目的設計 要符合教學心理,也要符合問題解決路徑,還需要得到企業內部各方的配合。 畢竟學習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要想學員學得好,教學工作就要符合學員的心理規律,根據心理學理論,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受潛意識控制,培訓就是要改變這種潛意識行為。 瞭解這一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改變行為這麼難了,為什麼學員聽課後,回到工作崗位還是老樣子,同時也我們指明瞭方向:靠說教,是無法改變行為的。 真的是古人不曾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我們將理論結合實際,高頻反覆地進行學習和練習,才能形成肌肉記憶,最終達到行為的改變。 因此,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社會中, 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習的內容要有適用場景,或能結合實際進行訓練,從而改變員工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績效。 專案需要完美落地,培訓管理也相當關鍵。  培訓管理涉及人(老師、學員)、流程、有形展示,各方面有效配置方能達到完美的授課效果。  如果企業沒有辦法進行沉澱並最後形成一種落地的管理工具,將是一個非常耗費人力複雜繁瑣的工程。 所以, 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的標準化和合一化非常重要,這能夠大大減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培訓管理工具?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是怎樣的?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不是簡單地將面授課程搬到線上,而是專門...

2019十大趨勢值得關注

1:“知識萃取”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移動互聯和知識付費時代,外部知識、大咖知識已經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但這些知識在組織內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業務專家多年實踐中沉澱的隱性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知識萃取和微課開發火起來的原因。 知識萃取本不是新鮮話題,因為在課程開發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萃取問題,是我們做課程開發的老師的必備技能。在知識萃取時,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挖掘出來而不僅僅是萃取問題。 2:“訓戰結合”成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理念一度流行,在互聯網領域也存在通過競爭機制來激發員工鬥志並以此來選人的方法。在培訓中,採取“訓戰結合”的方法同樣可以極大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簡單來看,在線學習中的遊戲化設計就是訓戰結合模式,通過模擬和PK方法讓學員樂在其中。也有真槍實彈”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培訓班,每天都會淘汰學員,給學員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3:項目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傳統的培訓項目基本就是課程拼盤,培養領導力就找一些好的領導力課程拼一下,如果課程太多就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裝一個動聽的名字,而本質上看還是課程拼盤。而隨著培訓成熟度日益提升,培訓經理對於學習項目的認知不斷升級。 當前企業裡的學習項目,以真實的業務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注重在運營中提升轉化度,在培訓後有相應的跟踪和輔導措施,項目評估注重與業務的相關度,以及轉化成有形的成果。這些項目的設計考驗培訓管理者的診斷能力、設計能力、運營能力,考驗業務思維和系統思維。 在這些項目中,培訓課程僅僅是要素之一,培訓管理者們通常需要融合線上學習、社群分享、在職訓練、導師輔導等多元化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並達成結果。 4:移動學習平台將發揮更為綜合的價值 有點規模的公司都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移動學習平台。移動學習平台比其老大哥elearning平台更為有優勢。在電腦時代,一門在線課程動輒45分鐘以上,培訓部門要求員工在下班後佔用娛樂休閒時間來學習,確實是逆荷爾蒙。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身體的延伸,大量需要線下完成的工作開始往手機上遷移,聽課這個看似需要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事,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上網來實現。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能夠通過網絡來解決的問題可能就不會通過線下...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美國學者Stephen Meyer在2015 年的ATD 大會上提出了他對微課的定義“Bite-size content and Single Concept Learning”。Stephen Meyer 進一步提出了微學習內容設計公式,即1 concept+1 behavior=1 outcome。可簡單解釋為,在極短的時間內告訴學員一個切中工作痛點、難點的知識點, 以支持他們更好完成工作,同時要引導學員改變相應的行為並不斷加強這個行為,如此才能最終取得一個學習的成效。 在SCORM教材規範中有定義SCO (Sharable Content Object),其實廣義來講就是現在流行的微課第一代。因此在重新設計數位內容時,可以以微課為核心概念來開發,然後透過章節關聯將各相關微課串聯成一份SCORM教材。這樣又可以兼具隨時需要隨時學習微課的特點,也可以組合為數位課程,進行有系統化的教學。一宇數位的教材庫便能讓您上載影片組合,影片組合成SCORM教材,又可以將影片組合中的每支影片獨立出來當成微課使用!!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1. 手機錄製上載分享,新知分享不遺漏。 手機是最好的影片式微課製作工具,經由影片編輯APP進行簡要的內容編輯與壓縮影片,並利用APP快速上載到系統。影片可以分享到微課庫,社群或是好友,經過審核後也能變成企業的標準微課,成為數位學習教材。 2. Office 365 PowerPoint 錄製投影片。 上班族都會使用PPT來進行簡報,但要講好一場生動的簡報,讓台下的聽眾不會睡著,除了內容外,最重要就是簡報的語調口氣與速度囉!  MS PowerPoint 為剪報者提供非常方便的練習工具,讓簡報者可以透過錄製自己的演講內容,藉以檢視自己的話術,語調快慢等等。因為可以重複錄製簡報內容並可編輯,因此成為錄製簡報型微課的最好工具,錄製完成還可以匯出成MP4! 3. H5微課製作雲製作互動式微課來取代Flash。 一宇數位代理的H5 微課製作雲端服務,可以讓製作者用簡報設計般的方式設計精彩的H5動態多媒體微課。直覺的操作方式,可以避免工具的學習曲線,並能透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者的專注力與興趣。 4. BenQ IFP大型觸控螢幕互動面板結合Orca HCM,知識的最佳投捕組合。 Be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