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即將跨入新年度的業務團隊來說,業績目標的設定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不但是新年度預算規劃的必要資訊,在設定目標的過程,也讓業務人員對市場、客戶進行一次總盤點。只有更客觀具體的掌握現況,才能擬訂更實際可行的銷售策略。 首先,好的業績目標數字是在「保守」和「挑戰」之間取得平衡。目標設得太保守(太低),雖然比較有機會達成,但是限縮了業務團隊的潛力;目標設得太具挑戰性(太高),超出合理的範圍、屢屢無法達標,反而打擊業務團隊的士氣。 其次,目標設定的參考資料要涵蓋歷史紀錄(客觀)和未來預測(主觀)。銷售紀錄讓我們清楚了解每一家客戶過去的表現,形成客觀的參考基準;然而市場永遠是高度變動的,業務人員對各別客戶、產品線也要有主動的判斷力與預測力。 用基礎資料完成初稿後,業務人員還要從「縱軸」與「橫軸」兩方面檢視合理性。縱軸(產品別)看的是各產品線是否推廣給足夠的客戶群,橫軸(月份別)指的是每月業績數字是否呈現合理的曲線,有無過高或過低的分布。 最後,確保大的年度目標被劃分為小的階段性目標,為的是可以及時檢視進度,並針對銷售活動提出檢討與修正。 對於目標導向的業務主管、業務人員來說,很容易將大部分的心力集中在最終「結果」,反而忽略了「過程」的基本動作。事實上,一個管理良好、可以被控制與追蹤的過程,遠比一個幸運甚至不明就裡的結果來得重要。 千萬別說目標設定的高低、合理與否和績效好壞不會有直接關聯。銷售結果是銷售活動前、中、後端的整體呈現,絕對不是在業績結算的那一天才決定的。就如同顧客的採購決策,以及對公司、產品、業務員的評價好壞,也不是在簽約的那一刻才形成。 優秀的業務人員應該理性問自己,一個好的結果是否來自一個好的、有品質的過程。當結果滿意但是過程不完整,你不應該自滿,因為好的結果恐怕無法複製;相對的,當結果還未預期但是過程逐步上軌道,你也不用感到失望,好結果終會水到渠成。 (作者是管理顧問) 原文連結 |
當我們通過各種需求調研方法,挖掘出企業業務痛點及需求后,就要開始針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 哪些培訓來解決,哪些管理來解決,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培訓項目,從而使企業的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 要想培訓專案完美落地,學習項目的設計與運營管理至關重要。 如果只是單純交付一些課程,意義真的不大。 培訓管理者一定要成為價值的創造者,而不是價值創造的追隨者。 怎麼理解? 所有學習項目都必須上接戰略下接績效,所有的培訓管理者都應該站在業績的原點和戰略的原點,去思考培訓項目的設計,去開展評估,推動培訓價值的產生 ,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安排課程,安排老師。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認真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老闆要將大量的費用投入到培訓中,而不用作獎金或者營銷費用? 你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你的老闆也時常會這樣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培訓人要做思維和實踐的整體轉變,要從交付課程到驅動業績。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培訓項目的設計 要符合教學心理,也要符合問題解決路徑,還需要得到企業內部各方的配合。 畢竟學習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要想學員學得好,教學工作就要符合學員的心理規律,根據心理學理論,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受潛意識控制,培訓就是要改變這種潛意識行為。 瞭解這一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改變行為這麼難了,為什麼學員聽課後,回到工作崗位還是老樣子,同時也我們指明瞭方向:靠說教,是無法改變行為的。 真的是古人不曾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我們將理論結合實際,高頻反覆地進行學習和練習,才能形成肌肉記憶,最終達到行為的改變。 因此,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社會中, 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習的內容要有適用場景,或能結合實際進行訓練,從而改變員工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績效。 專案需要完美落地,培訓管理也相當關鍵。 培訓管理涉及人(老師、學員)、流程、有形展示,各方面有效配置方能達到完美的授課效果。 如果企業沒有辦法進行沉澱並最後形成一種落地的管理工具,將是一個非常耗費人力複雜繁瑣的工程。 所以, 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的標準化和合一化非常重要,這能夠大大減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培訓管理工具?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是怎樣的?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不是簡單地將面授課程搬到線上,而是專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