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2-鄒宜珊
台北訊
雲端服務的崛起正逐步改變全球產業發展,包含數位學習、文化創意、電子商務與生活育樂等領域的商業模式都將與以往不同。以數位學習來說,雲端服務與智慧聯網裝置的普及,讓數位學習可以嶄新的型態出現,進而促發學員主動學習的熱忱,以及創造多元應用的智慧學習服務。
行政院雲端運算應用與產業發展推動辦公室主任劉龍龍指出,雲端服務帶動的雲經濟正確確實實的影響學習的方式,無論是使用端或者是供給端皆然,在這個過程中,台灣智慧學習內容教材、平台工具與學習服務業者懂不懂得透過雲端服務平台提供智慧學習服務,將左右學習產業的規模。
積極深耕教育市場的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指出,因應需求的不同,華碩雲端在本土智慧學習市場的布局是推出華碩教育雲解決方案,利用可容納海量教育數據的雲端平台、學習管理應用與開放的數位內容市集,讓教育資源能夠靈活、多元運用;並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與中興大學、成功大學等大專院校,新竹市與高雄市等縣市政府,合作建立教育雲服務。他進一步指出,華碩雲端除可提供雲端運算與儲存服務外,還可依照客戶(教育單位/學習業者)需求為其進行客製化開發,發揮雲端學習的最大效果。
「為了鼓勵、帶動雲端學習應用,華碩雲端將提供HTML5跨平台應用開發工具,讓深耕智慧學習產業的夥伴與學生在其上開發相關軟體服務,並且與全國教學App市集上的服務串接在一起。」吳漢章如是指出。
結合群力,深耕全球雲端學習市場
智慧學習產業聯盟秘書長童巧芬表示,無論是0~6歲、K-12(6~18歲)、大學教育或者是就職後的語言與專業能力訓練課程,皆有對應的台灣智慧學習業者在提供服務,經過數年的努力,目前有超過80%的學習(包含平台、工具、內容與服務)業者加入智慧學習產業聯盟,並且在聯盟裡面進行各種商機媒合,以及集結資源一起搶攻海外教育市場。
「需要智慧學習服務的不僅僅只是學校等教育單位,民眾、企業與政府機關都需要類似的服務。」童巧芬如是說道。
中華資訊與科技教育學會理事長韓長澤亦認同雲端服務有助於推廣智慧學習產業發展。他指出,只要運用得宜,巨量資料分析等新科技絕對有助於增加學員的學習意願與成效,而雲端服務則是讓智慧學習業者可以在最短時間綑綁適合的學習內容、工具與服務給學員的關鍵。
吳漢章亦認為雲端教學模式有助於活絡智慧學習市場。他指出,相關單位除可邀請學習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一同在雲端平台上推出服務,還可透過open API的方式,鼓勵更多對學習市場有興趣的開發人員針對不同屬性的學習市場進行加值開發,發展更細緻且多元的教學服務。
「由於學習涉及的層面很廣,沒有任何一個廠商可以單憑己力提供所有服務,因此,如何依照市場需求偕同夥伴提供智慧學習服務,變得很重要,當然,也將左右台灣學習業者能否順利走出台灣,前進中國與越南等海外市場的關鍵。」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主任陳旻萃如是總結。
化被動為主動的智慧學習環境蔚然成形
在ICTE1.0(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1.0)時代,雖然有使用班級電腦、單槍投影與互動電子白板等e化工具進行教學,但因為教學模式仍舊是比較單向的由授課方在教室內對學員進行教學,因此,即便學員們的學習意願是往上升的,但授課方卻無法即時得知學員們的學習成效,更不用說針對學習成效調整教學方式。
不過,這樣的狀況在進入ICTE2.0時代後,有了不一樣的發展。在平板電腦與雲端服務等新科技的加持下,將能有效提升學員的自主學習、學習成就,甚至是實現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等應用:亦即學員可在校外時間先行觀看授課方預先錄製的授課影片,然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以平板與教學APP等工具進行練習、問題解決與討論等雙向互動教學。
「更重要的是,由於授課方與學習方都是透過e化工具進行教學、評量、診斷與補救等動作,因此,將有助於突破教學與學習盲點,落實因材施教。」韓長澤進一步表示,雖然在學習診斷這塊有多種學派,但只要經過長時間的教學資料累積、分析,就有機會精準診斷每個學員適合哪一種學習風格,該以何種教學模式提升學員的學習意願與成效。
簡言之,將平板、雲端與巨量資料分析等新科技應用在學習產業中,不僅有助於推動團體的互動式教學、研發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材,還有助於實現虛實整合的教學情境,例如學員可以先下在小動物解剖App,先在智慧聯網裝置上練習,之後在到學校進行實際解剖。
開放平台,讓智慧學習無遠弗屆
陳旻萃指出,從edX、MOOC等雲端學習平台的發展脈絡來看,打造開放的學習平台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因如此,標準的擬定變得非常的重要。
基於此,經濟部工業局一方面針對內容標準、系統規格、學習服務整合與系統資料介接等層面跟產官學研代表進行討論、凝聚共識,一方面將透過小型的學習案例來驗證相關標準的可行性。陳旻萃指出,在確認標準後,各個雲端學習平台的資料就能進一步串接起來,讓學校、企業或政府機關可以依照學員(員工)的學習履歷進行引導式教學/培訓。
「以雲端服務的模式推動智慧學習,不但能刺激學習者的意願,還能進一步發展出多元的學習商業模式。」劉龍龍指出,從全球各地的學習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有價的學習服務是行得通的,關鍵是雲端學習業者要懂得與夥伴合作,以無感收費模式吸引學習者青睞與採用,發揮雲經濟的長尾效益。
總的來看,台灣的智慧學習產業或許不會是全球學習市場中最大的一朵雲,但是在平板電腦、雲端服務與巨量資料分析等新科技的加持下,將得以無縫整合各種學習資源,進而打造互動式教學環境,甚至是落實無國界的學習履歷機制。
台北訊
雲端服務的崛起正逐步改變全球產業發展,包含數位學習、文化創意、電子商務與生活育樂等領域的商業模式都將與以往不同。以數位學習來說,雲端服務與智慧聯網裝置的普及,讓數位學習可以嶄新的型態出現,進而促發學員主動學習的熱忱,以及創造多元應用的智慧學習服務。
行政院雲端運算應用與產業發展推動辦公室主任劉龍龍指出,雲端服務帶動的雲經濟正確確實實的影響學習的方式,無論是使用端或者是供給端皆然,在這個過程中,台灣智慧學習內容教材、平台工具與學習服務業者懂不懂得透過雲端服務平台提供智慧學習服務,將左右學習產業的規模。
積極深耕教育市場的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指出,因應需求的不同,華碩雲端在本土智慧學習市場的布局是推出華碩教育雲解決方案,利用可容納海量教育數據的雲端平台、學習管理應用與開放的數位內容市集,讓教育資源能夠靈活、多元運用;並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與中興大學、成功大學等大專院校,新竹市與高雄市等縣市政府,合作建立教育雲服務。他進一步指出,華碩雲端除可提供雲端運算與儲存服務外,還可依照客戶(教育單位/學習業者)需求為其進行客製化開發,發揮雲端學習的最大效果。
「為了鼓勵、帶動雲端學習應用,華碩雲端將提供HTML5跨平台應用開發工具,讓深耕智慧學習產業的夥伴與學生在其上開發相關軟體服務,並且與全國教學App市集上的服務串接在一起。」吳漢章如是指出。
結合群力,深耕全球雲端學習市場
智慧學習產業聯盟秘書長童巧芬表示,無論是0~6歲、K-12(6~18歲)、大學教育或者是就職後的語言與專業能力訓練課程,皆有對應的台灣智慧學習業者在提供服務,經過數年的努力,目前有超過80%的學習(包含平台、工具、內容與服務)業者加入智慧學習產業聯盟,並且在聯盟裡面進行各種商機媒合,以及集結資源一起搶攻海外教育市場。
「需要智慧學習服務的不僅僅只是學校等教育單位,民眾、企業與政府機關都需要類似的服務。」童巧芬如是說道。
中華資訊與科技教育學會理事長韓長澤亦認同雲端服務有助於推廣智慧學習產業發展。他指出,只要運用得宜,巨量資料分析等新科技絕對有助於增加學員的學習意願與成效,而雲端服務則是讓智慧學習業者可以在最短時間綑綁適合的學習內容、工具與服務給學員的關鍵。
吳漢章亦認為雲端教學模式有助於活絡智慧學習市場。他指出,相關單位除可邀請學習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一同在雲端平台上推出服務,還可透過open API的方式,鼓勵更多對學習市場有興趣的開發人員針對不同屬性的學習市場進行加值開發,發展更細緻且多元的教學服務。
「由於學習涉及的層面很廣,沒有任何一個廠商可以單憑己力提供所有服務,因此,如何依照市場需求偕同夥伴提供智慧學習服務,變得很重要,當然,也將左右台灣學習業者能否順利走出台灣,前進中國與越南等海外市場的關鍵。」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主任陳旻萃如是總結。
化被動為主動的智慧學習環境蔚然成形
在ICTE1.0(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1.0)時代,雖然有使用班級電腦、單槍投影與互動電子白板等e化工具進行教學,但因為教學模式仍舊是比較單向的由授課方在教室內對學員進行教學,因此,即便學員們的學習意願是往上升的,但授課方卻無法即時得知學員們的學習成效,更不用說針對學習成效調整教學方式。
不過,這樣的狀況在進入ICTE2.0時代後,有了不一樣的發展。在平板電腦與雲端服務等新科技的加持下,將能有效提升學員的自主學習、學習成就,甚至是實現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等應用:亦即學員可在校外時間先行觀看授課方預先錄製的授課影片,然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以平板與教學APP等工具進行練習、問題解決與討論等雙向互動教學。
「更重要的是,由於授課方與學習方都是透過e化工具進行教學、評量、診斷與補救等動作,因此,將有助於突破教學與學習盲點,落實因材施教。」韓長澤進一步表示,雖然在學習診斷這塊有多種學派,但只要經過長時間的教學資料累積、分析,就有機會精準診斷每個學員適合哪一種學習風格,該以何種教學模式提升學員的學習意願與成效。
簡言之,將平板、雲端與巨量資料分析等新科技應用在學習產業中,不僅有助於推動團體的互動式教學、研發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材,還有助於實現虛實整合的教學情境,例如學員可以先下在小動物解剖App,先在智慧聯網裝置上練習,之後在到學校進行實際解剖。
開放平台,讓智慧學習無遠弗屆
陳旻萃指出,從edX、MOOC等雲端學習平台的發展脈絡來看,打造開放的學習平台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因如此,標準的擬定變得非常的重要。
基於此,經濟部工業局一方面針對內容標準、系統規格、學習服務整合與系統資料介接等層面跟產官學研代表進行討論、凝聚共識,一方面將透過小型的學習案例來驗證相關標準的可行性。陳旻萃指出,在確認標準後,各個雲端學習平台的資料就能進一步串接起來,讓學校、企業或政府機關可以依照學員(員工)的學習履歷進行引導式教學/培訓。
「以雲端服務的模式推動智慧學習,不但能刺激學習者的意願,還能進一步發展出多元的學習商業模式。」劉龍龍指出,從全球各地的學習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有價的學習服務是行得通的,關鍵是雲端學習業者要懂得與夥伴合作,以無感收費模式吸引學習者青睞與採用,發揮雲經濟的長尾效益。
總的來看,台灣的智慧學習產業或許不會是全球學習市場中最大的一朵雲,但是在平板電腦、雲端服務與巨量資料分析等新科技的加持下,將得以無縫整合各種學習資源,進而打造互動式教學環境,甚至是落實無國界的學習履歷機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