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學習科技日新月異,教育專家需要長遠思考這些科技在教學上的角色。
撰文/納爾遜(Ben Nelson)
翻譯/涂可欣
以科技為媒介的學習環境快速擴張,掀起了許多炒作和憂慮,而美國大多數傳統高等教育機構都跟不上改變的步伐或評估它們對學生的影響。由於科技發展實在太快,大概沒有人能時時順應轉變,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不斷嘗試。這些科技發展對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否有利,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
不過,反應太快或太慢都不是好事。每當有高等教育學習科技的最新實驗結果發表,立刻就會有一些自稱專家的人,跳出來斷言它們的成敗,即使在短期內證明這些人的倉促猜測是正確的,但是沒多久,那些實驗宣稱的突破又會被棄置一旁,而去迎接下一個新奇的學習科技。科技發展日新又新,我們需要能夠判斷哪些發展可以持久,而不是只有幾個月的曇花一現。
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目標:知識傳播、智識發展以及經驗增長(也就是心智成熟)。學習科技領域要成長,必須顧及這三項目標。
知識傳播傳統上是在教室和講堂進行,而現在即使是最受崇敬的頂尖大學,都鼓吹他們的「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這些網路課程相當於在實際的大講堂授課,只不過功能更強(例如可以暫停並重播)、免學費,而且沒有座位限制。
聽起來不錯,不過想知道知識傳播在未來是什麼樣貌,我們必須看得更遠。適性學習科技(adaptive learning technology)會依據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調整教學,雖然這項科技才剛起步,但已展現出寬廣的前景,一旦研發出應用工具,適性學習將會澈底改變未來的教學方式,這點從Knewton公司或是美國卡內基美倫大學的開放式學習計畫即可窺見端倪。這些科技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模式,而且比舊式「講台上的智者」模式便宜又有效。雖然許多傳統大學仍執著於大講堂帶來的學費收益,但像西部州長大學(Western Governors University)、UniversityNow、StraighterLine等網路機構和公司,已開始證明它們也是可行的學習途徑,學界的主流應正視這些發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