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才發展新趨勢-大智移雲 創世代人才出頭天

在「大智移雲」趨勢下,影響產業發展至少有大數據分析、智慧化/物聯網、行動化、雲端運算、社交網路、使用者經驗等6大技術,企業應在人才結構中布局設計力、分析力、技術力與整合力,並重新思考HR角色定位與發展策略,國際大廠Intel、IBM、Google、Philips、Samsung等都積極布局人才。
人才是價值創造與企業競爭的基礎,人才發展逐漸成為顯學,科技產業的特性促使相關人才面臨更大挑戰,包含技術與市場同時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產品生命週期短、產業環境變動快速且面臨全球化競爭等,「科技產業人才」之議題探索,實屬重要。
技術創新、全球化
加速人才發展
根據Oxford Economics的研究,影響組織人才發展需求變化有5大關鍵因素,包含技術創新、全球化、勞動人口結構、客戶需求與產業競爭,其中,技術創新、全球化為首要兩大關鍵因素,將加劇人才發展的需求變化。
因此,人才發展需要因地制宜,更好的支援企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策略;人力資源長(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也需要從整體與宏觀的角度,建議企業中長期發展的人才組合與風險規劃。
在美國,「千禧世代」(18~34歲)逐漸成為職場重要勞動力,HR應正視這群更具創新能量之「創世代」對組織文化的衝擊,並重新檢視他們的媒體使用習慣與新工作價值觀,包括數位媒體消費、社群參與決策、社會性利益、個人品牌經營、自造者文化(Maker)等。
根據LinkedIn的研究,全球企業從專業社群網路(Social Professional Networks)尋找重要人才的比例逐年成長,成為第二重要管道,僅次於求職網站(Internet Job Boards)。
多元社群
躍居主要徵才管道
此外,隨著網路科技進步,專業人才出現需求缺口,如APP使用者經驗設計師、頂尖工程師,因此除LinkedIn等職場專業社群,針對特定族群之專屬社群也開始提供協助招募人才之服務,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競標社群Hired即是一種以「頂尖人才」為標的,進行競標的新模式,針對科技業最難招募的「設計」類及「開發」類人才,重新設定招募方式,協助頂尖工程師、使用者經驗設計師更容易找到合適工作,做法是要求企業主動公開資訊,如薪資、紅利、獎金,降低資訊不對稱,進而成功媒合頂尖人才與企業,Hired已為超過2,000家公司進行服務,包含Facebook、OpenTable、Uber等。
另一案例,是專屬社群Recurse Center,鎖定「程式設計師」為目標客群,以程式設計學校起家,吸引特定人才形成社群,並開始延伸招募服務,目前Recurse Center有超過25個國家、600位校友。
基於人才品牌逐漸成為HR部門發展核心,吸引人才是一個需要策略且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企業可運用多元社群管道,並參考新的招募模式或作法,成功吸引關鍵人才。
6大破壞技術
帶來新人才需求
展望未來,在「大智移雲」趨勢下,影響產業發展至少有6大破壞性技術:大數據分析、智慧化/物聯網、行動化、雲端運算、社交網路、使用者經驗。基於此,HR需要新的定位,早在人才結構中布局設計力、分析力、技術力與整合力,並重新思考HR的角色定位與發展策略。
以設計力為例,設計就是「同理心」,以「人」為本,帶動「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UX)研究日趨重要。
根據美國專業招聘公司Robert Halt 2015之薪資指南,目前高薪的職位多與科技設計人才相關,如行動應用程式設計師、使用者經驗總監、互動創意總監等。Intel、IBM、Google、Philips、Samsung等各品牌大廠都積極布局設計人才。
舉例而言,Intel看重新商機,持續研究新興市場,除在當地設立設計中心,也結合人類學家、社會學家、互動設計師,理解新興市場消費者對科技的使用,創造獨有產品及應用;Google為開發商重新定義設計規則,更新Google Material Design實感設計,融合新技術,組合出良好設計的經典原則(如3D空間的物件、顏色),並支援跨平台(Android、iOS、Web ),適用於手機、平板、電視、電腦等不同大小螢幕裝置。
隨著品牌趨向以設計為核心,創造差異化,台灣應漸漸擺脫傳統的代工思維,運用設計思考進行使用者經驗研究,並積極掌握相關人才的發掘與培育。
台灣應建
獨有設計文化
更有甚者,可建立獨有設計文化,設立跨部門團隊研究機制,協助設計師、工程師、行銷人員等多元領域的人才,建立起共同的溝通語言,提升設計與整合能量。
總之,處於網路新經濟時代,科技業紛紛轉型或延伸服務,關鍵人才需要新的定義,企業人才發展布局,應更強調外部環境的對應,從被動因應到主動布局,進行更好的價值創造,HR之重要性與日俱增,其轉型與重新定位已刻不容緩。(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顧問、資深產業分析師)

(工商時報)

原文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9十大趨勢值得關注

1:“知識萃取”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移動互聯和知識付費時代,外部知識、大咖知識已經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但這些知識在組織內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業務專家多年實踐中沉澱的隱性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知識萃取和微課開發火起來的原因。 知識萃取本不是新鮮話題,因為在課程開發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萃取問題,是我們做課程開發的老師的必備技能。在知識萃取時,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挖掘出來而不僅僅是萃取問題。 2:“訓戰結合”成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理念一度流行,在互聯網領域也存在通過競爭機制來激發員工鬥志並以此來選人的方法。在培訓中,採取“訓戰結合”的方法同樣可以極大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簡單來看,在線學習中的遊戲化設計就是訓戰結合模式,通過模擬和PK方法讓學員樂在其中。也有真槍實彈”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培訓班,每天都會淘汰學員,給學員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3:項目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傳統的培訓項目基本就是課程拼盤,培養領導力就找一些好的領導力課程拼一下,如果課程太多就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裝一個動聽的名字,而本質上看還是課程拼盤。而隨著培訓成熟度日益提升,培訓經理對於學習項目的認知不斷升級。 當前企業裡的學習項目,以真實的業務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注重在運營中提升轉化度,在培訓後有相應的跟踪和輔導措施,項目評估注重與業務的相關度,以及轉化成有形的成果。這些項目的設計考驗培訓管理者的診斷能力、設計能力、運營能力,考驗業務思維和系統思維。 在這些項目中,培訓課程僅僅是要素之一,培訓管理者們通常需要融合線上學習、社群分享、在職訓練、導師輔導等多元化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並達成結果。 4:移動學習平台將發揮更為綜合的價值 有點規模的公司都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移動學習平台。移動學習平台比其老大哥elearning平台更為有優勢。在電腦時代,一門在線課程動輒45分鐘以上,培訓部門要求員工在下班後佔用娛樂休閒時間來學習,確實是逆荷爾蒙。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身體的延伸,大量需要線下完成的工作開始往手機上遷移,聽課這個看似需要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事,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上網來實現。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能夠通過網絡來解決的問題可能就不會通過線下

讓企業員工在賺錢時,也能時時學習的雲端服務方案

Innomobile企業智慧雲端服務專注於企業O2O 知識營銷 X 社群支持 X 全方位學習,讓企業實現Learning While Earning的理想,而且彈性的計費方式,更是面面俱到為荷包著想!  1. O2O 知識營銷: 營造知識觸手可及的便利,讓客戶/學習者自然而然接觸,了解,吸收欲傳達的知識! 以Smart Handbook快速轉換企業智慧成為O2O 智能手冊,縮短與顧客距離,運用於工作支援、輔銷、教育訓練、售後服務、體驗零售、及型錄行銷等。完整的掃描分析報告,更是企業下一步行動的最佳指引。 Smart Handbook 榮獲 107年 資訊月百大創新產品獎!!! ( 細節說明 )  2. 社群支持 : 透過Social機制搭配主流社交工具如Line、WeChat 、FB的深度整合,能促動員工主動分享知識,讓顧客主動加入會員,增加老顧客持續與公司互動的意願,發揮知識就是力量的綜效。 3.全方位學習 :  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機制推動70-20-10的全方位學習(Holistic Learning)機會給員工,成為企業提升成長的重要策略。也就是說企業想要做得更好,不能僅僅注重商業結果,而是要不斷培育和發展知識型員工,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中,這才是解決危機的最好辦法。 全方位學習是基於新的學習科技與行動技術,提供全方位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學習服務,能提供使用者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點,使用任何載具,採用任何學習方式,閱讀任何形式的教材媒體,並分享到任何形式的社群工具。 企業可藉由導入與世界趨勢並駕齊驅的觀念的服務,翻轉知識的應用,創造企業的獨家競爭力! 雲端客戶名單參考: 東捷科技、久年營造、技嘉科技、工研院、台全電機、冠捷集團、鼎新電腦、三福化工、GOGORO、互動國際、晶華酒店、龍巖、漢來美食、鼎文、南良集團中良工業、TVBS、全球人壽、野村證劵、群益金鼎證劵、SHOKAY、中信房屋,HITACHI、泰和碩藥品、金旭資訊、磐石保經,合作金庫人壽,鼎新電腦,上海巨亮、OPA.. 如果您欲了解更多有關於雲端方案的細節,請立即連絡我們sales@learningdigital.com 或 02-2356-3000 分機162 Candy。 方案網址: https://www.hcm.learningdigital.com/cloud

ATD2014培訓行業報告最新數據分析

原文連結 人才發展協會 (ATD) 的《行業現狀報告》(State of the Industry Report) 描繪了穩定且持久的行業藍圖。由 340 家不同規模、不同行業和不同地域的組織組成的多樣化小組提交了其即將列入 2014 年報告的 2013 年培訓和發展效益與支出數據,此活動由 Skillsoft 和 Ken Blanchard Companies 發起。 2013 年,組織平均為每位員工支出 1208 美元的培訓和發展費用。這比去年增加了 1%(即為每位員工多支出 13 美元)。每位員工的學習時數也從 30.3 小時略增加至 31.5 小時。 全球發展 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版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14 年 4 月刊報道稱全球活動正在加強並預言其會在 2014 年至 2015 年進一步改善。IMF 表示:“全球發展曾在 2013 年下半年加快速度,平均增速為 3.33%,這較之前六個月 2.33% 的增速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先進市場中的低通貨膨脹率是實現持續發展和復蘇展望的過程中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先進市場中,2013 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 1.5%;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率約為 6%。 《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 中報告的數據支持如下結論:與前幾年相比,組織的培訓和發展投資保持在一個健康的水平上。在通貨膨脹率較低且經濟穩定的情況下,組織持續對其人才發展進行投資。 直接學習支出 一般來說,每位員工的直接學習支出為 1208 美元(參見下方的圖 1)。但是,對組織而言,有多個因素影響這一數據。組織的規模和所在行業是兩個重要影響因素。2013 年,員工不足 500 人的小型組織平均為每位員工支出 1888 美元,擁有 500 - 9999 名員工的中型組織支出 838 美元,這也正是員工人數超過 10000 的大型組織所支出的金額。 ATD2014培訓行業報告最新數據分析 (圖1人均直接學習支出) 但是,中型和大型組織為每位員工支出的金額並非始終相同。通常,大型組織的支出相對較少。它們擁有大量直接學習支出預算,但因將發展並維持培訓的費用分攤至更多員工,所以通常為每位員工支出的費用相對較少。 同時,還值得一提的是此報告中的大型組織員工比中型組織中員工擁有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