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培易中國掌門人胡德泉
在未來組織工作中,大塊學習時間逐漸成為奢侈品,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45-180分鐘的微課堂教學將成為未來培訓的主流方式之一,特別是對於內部課程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今日給大家推荐一篇專業乾貨文章,讓您能夠全面理解微課程設計的精髓所在,以下內容摘自培易中國管理顧問公司胡德泉老師《CFE敏捷學習設計》
微課程設計五個核心原則:
- 以工作任務為設計切入點
- 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 可以衡量的教學目標
- 符合成人的學習方法
- 培訓目標、培訓方法、評估方法的一致性
在設計師清晰地理解上述的設計原則之後便可以進入課程設計階段,基於ADDIE的教學原理,為了簡化設計的過程,對於企業的內部講師而言我們定義以下的五個基本步驟:
一、定義學習內容
由於定義教學內容在課程設計中多數是由主題專家完成,在本文中就不做過多解釋,詳細內容可以參與培易的版權課程《開發學習內容》我們的分享將從第二步驟開始。
二、設定教學目標
量化的描述教學目標將是確保課程質量的關鍵任務之一,量化的方法是基於行為心理學,用典型的行為動詞描述教學目標,通常這個量化目標中明確的包括了2個核心要素:
- 技能的使用情景
- 可視化的行為表現
在傳統行業中,研發部通常需要提供產品的檢驗標準,同樣在培訓行業中量化的教學目標就是課程的檢驗標準。如果課程設計者不能清晰的描述教書目標將帶來以下三個方面的嚴重缺陷:
- 第一個缺陷是教學者在課堂中是無法評估學員是否掌握達成了預設的目標,學員到底學了多少,老師和學生都全然不知道,因此課程質量是毫無保證。
- 第二個缺陷是缺乏了量化的目標,老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忽略了教學類型的差異對課程質量的影響,不同類型的學習目標其教學方法是不一樣的,教授“原理”的教學方法與教授“程序”的教學方法是有區別的。
- 第三個缺陷是缺乏了量化的教學目標,教學者無法清晰地辨別學習深度到底是“記憶”還是“運用”,記住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運用”該方法解決類似問題在教學方法及評估方法上有著本質的不同。
設計者在課程開發階段是否量化的設計了教學目標,不僅決定著學員的認知維度,也決定著課程的實際效果。
三、設計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設計是基於課程所設計的教學目標,依據認知維度的要求,能夠創造深入淺出的學習體驗,在以技能為主的教學目標設計中至少要完成三個認知維度的學習(桌球是屬於復雜的動作心因技能)及:記憶--->理解----->運用,如下圖:
四、設計評價方法
保持目標、教學方法與評估方法的一致性是學習設計者必須遵循的原則,在學習設計的實踐中我們發現有兩種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對整體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評估以及對系列教學事件的評估,值得注意的是,評估不是培訓的目的,而是達成學習目標的手段。詳細見課程大綱樣本
五、撰寫學習大綱
課程設計結束後,生成學習大綱是設計過程的最後一個步驟,一般而言,學習大綱包括:學習總體目標、學習從屬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及時 間分配五個關鍵要素,其次大綱中還應該包括:學習背景、學習時間、課程結構圖等說明性材料。回到打桌球的案例,基於上述對教學目標的解析,教練為桌球初學者設計了2個小時的培訓課程(運用三種基本桿法在實戰比賽中,能夠在遵守比賽規則的情況下,將直線球打入袋內)學員通過閱讀課程提綱,就可以清晰的知道在培訓結束之後自己能夠達到的水平。
為了驗證課程的有效性,我們對已經學會桌球的基本姿勢及瞄球方法的兩個水平相當的初學者作了以下測試。甲自己與一名會打桌球的朋友在練習打球的方法,而乙在教練指導下,按照上述的課程的編排練習打球。2個小時之後進行五場比賽(五局三勝制)並記錄相關數據,測試的結果:
- 第一場:甲:乙=3:2
- 第二場:甲:乙=2:3
- 第三場:甲:乙=1:4
- 第四場:甲:乙=1:4
- 第五場:甲:乙=1:4
基於這個測試結果,我們對不同的教學方法的時間分配做瞭如下圖分析:
其中實戰演練的時間佔了整個教學的50% ,在企業實際的培訓中,這相當於OJT( On Job Training) 的訓練方式;而練習+示範+講解的時間也佔了50% ,這一部分時間是真正意義的課堂教學(Classroom Training)的時間,在這1個小時培訓中,老師的講解及示範只用了15分鐘,佔了課堂教學的25% ,而練習及教練指導,用了45分鐘,佔了教學時間的75%。
關鍵結論:在培易研究中心,用這個實驗結果也再次驗證了“教方法的設計”對於學員掌握新技能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教學結果中的教練只是一個具有25小時的實踐經驗的初學者,並非是個桌球高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