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家企業經營成功與否,最終仍以「經營績效」最大化作為衡量標準,在我國國家品質獎評審項目中,第8構面「經營績效」其評審分數比重最高,佔了整體35%,故欲挑戰國家品質獎項殊榮的企業,最近3年經營績效稅前稅後均獲利為基本門檻,最好3年皆為成長的趨勢。
那麼在「經營績效」項目下需包含哪些評量指標?根據103年國家品質獎評審作業程序,「顧客滿意度」、「財務與市場績效」、「人力資源發展績效」、「資訊管理績效」、「流程管理績效」、「創新及核心競爭力績效」、「社會評價(品質榮譽)」等7大項為其各子項評量指標。
當全球走向服務產業時代,供給者在生產產品時第一個考量就是「顧客滿意度」。要讓顧客滿意,首要策略就是要從產品研發、設計、作業及傳遞相關產品或服務時,都要不斷思考如何滿足或超越現有顧客的需求。
在「財務與市場績效」子項,組織可藉此檢視整體財務報酬的衡量、財務變動、或預算績效;至於市場績效則可檢視組織之市場佔有率、銷售成長率等之績效表現。
人才是企業重要資產,「人力資源發展績效」可以檢視組織人力資源規劃與運用的成效,包括工作環境、工作制度、員工工作滿意度、員工學習與發展及各階層領導人才培訓規劃等之績效表現,尤其關鍵性評量指標測得之數據,可以分析出單位員工對組織的貢獻度、具生產力時間的百分比、員工缺勤率、幕僚人員的流動率、平均每人每年教育訓練的時數、教育訓練的經費佔薪資總額的百分比等,以上各項分析數據都有助於企業本身了解在人力資源上之優劣,而能補短截長。
「資訊管理績效」在資訊應用與網路普及的時代,是一項必須且應積極進行管理應用的項目,尤其,資訊系統所分析出的內外部重要資訊,可作為經營決策依據,提升組織競爭力的程度。流程管理猶如經織的中樞神經,它可以檢視組織開發、設計、生產、流通及其他主要價值創造流程與會計、財務、人事、廠務、資訊等主要支援性活動及跨組織關係管理之績效表現,並可檢視組織因應緊急事故或突發災難之準備績效。
現今商業戰場上,創新是生存的重要策略,「創新及核心競爭力績效」則可檢視新產品、新服務、新經營模式之創新、獲利及衍生表現於企業核心競爭力之提升。顧客對企業的信賴度也是企業產出經營績效的關鍵原因,尤其,在高度傳播的社會,一個企業受到的信賴度將影響消費者/客戶的忠誠度,故「社會評價(品質榮譽)」對一家永續經營型企業是最重要命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