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最近,身邊很多朋友,特別是做傳統教育企業的朋友普遍感到憂慮,這種憂慮甚至已經到了可能誘發疾病的程度。這似乎也印證了我之前對歷次工業革命之初的混沌期,就是高血壓和心髒病等疾病高發期的判斷。
對傳統線下教育而言,互聯網教育就如北京的霧霾,雖對身體有某些影響,卻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對純粹線上教育來說,互聯網教育就像西藏的陽光,雖絢爛奪目,卻也可能不經意間就灼傷了皮膚。傳統教育培訓企業,在面臨信息革命衝擊、思索如何調整企業布局和戰略規劃時,更應以產業為王的經營理念淡然迎接在線教育時代的到來。
按照傳統認識,人類迄今為止經歷的歷次工業革命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化”的動態概念,即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電氣化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信息化。人們正是因無法把握“化”的內涵和方向而極易陷入憂慮。以電氣化為例,在電氣化初期,許多人就在到底是建設電廠還是發展產業電氣化的抉擇中迷失了方向。事實證明,大批的電廠建設者都倒在了自己對產業電氣化這一正確發展潮流的誤判上。
我們今天面臨的互聯網革命亦是如此,在信息化衝擊下,到底是選擇互聯網技術平台的建設,還是選擇產業互聯網化的產業發展,是值得慎重思考的問題。這也是我曾經表示“資本進入純互聯網教育,99%都會失敗”的原因所在。
有評論因為這個觀點誤認為我反對互聯網教育,這並非我本意。互聯網平台和產業互聯網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層次,這在中美兩國的對比中能得到較好說明。有人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建設已經超越了美國、中國的互聯網經濟比美國更發達,這是一種有偏差的判斷。中國尚處於基於人多為特點的互聯網平台建設的初級階段,而美國已經實現了產業互聯網化,處於信息化的高層次階段。無論是蘋果公司還是特斯拉公司,均已實現其產品的互聯網化操作和升級,體現了互聯網在實體產業領域的完美應用。而中國的企業,無論是阿裡巴巴還是騰訊,仍然處於“電廠”建設階段,產業的“電氣化”發展嚴重不足。在互聯網建設和互聯網經濟方面,中國仍遠遠落後於美國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
互聯網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無疑, 促使人類價值判斷回歸到“產品為王”的認知裡是互聯網帶來的重要影響。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包含個體全面而精准信息的數據遠比僅僅記錄所有人單一信息的數據更符合大數據的涵義。
在某種意義上來看,農耕時代更近似於大數據時代,因為特定生活範圍內個體的信息能夠被他人准確而全面地掌握。以婚戀市場為例,農耕時代的某位小伙因勤勞、熱心和善良等優秀品質廣為他人所知,必然會引得同生活區域內美麗姑娘的愛慕和垂青。在該市場中,小伙只需把自己這個“產品”做好,就一定能因其優秀的“品質”成為最終的受益者。在工業化時代,代表個人信息和品質的“數據”不為他人所知,婚戀市場中僅能依靠外形外貌等“小數據”進行判斷,外在優良者往往能更容易地找到對像。因此,工業化時代是一種 “騙子時代”和“小數據時代”。
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數據和信息的准確性、全面性的特征,讓我們進入了真正的大數據時代。個體的言行舉止並非肉眼所見才能為人所知,大數據所具備的“讓一切都在陽光下運行”的特征,把人們重新帶回到想要獲得收益就必須“把人做好、把產品做好”的價值取向上來。
產品為王還可以從O2O模式以及“粉絲經濟”兩個概念進行認識。O2O模式中的兩個“O”可以形像地看成一個是月球、一個是地球,“粉絲”是月球,“經濟”是地球。至於地球和月球哪個更重要,應當說同等重要,或者說地球更重要,因為我們是立足地球去看月球的,且月球始終是圍繞地球轉動。
同樣,“粉絲經濟”可被拆分開來便於我們分別從“粉絲”和“經濟”兩端思考。“經濟”意味著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單純地擁有“粉絲”對於經濟價值的實現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類似於教育等細分領域,其粉絲人數自然就更為有限了。而如果只有“經濟”沒有“粉絲”,那麼找到合適的“粉絲”就是其首要任務。“粉絲”和“經濟”是一對夫妻,只有二者的圓滿結合,才能產生價值和效應。
具體到教育產業,在O2O模式和“粉絲經濟”中,地球是我們的產品和產業,互聯網是月球,是我們觀察和利用的載體;“經濟”是我們的產業模式,“粉絲”才是我們的互聯網。面對信息化的潮流,我們應首先重視產品、重視產業,再找到與其相匹配的充當“月球”即“粉絲”的互聯網運營模式,從而實現互聯網和產業的完美融合。
基於以上產業互聯網化方向的判斷,更關鍵的是如何實現教育產業的互聯網化及向O2O模式的跨越。在踐行互聯網時代分享精神的原則下,我願意將華圖在這方面的實踐從組織管理和戰略布局兩個角度與大家分享。
第一,不論面對何種商業模式和潮流,組織變革需要先行。一方面,華圖教育選擇做互聯網出身的李品友擔任華圖教育CEO,其專業的互聯網經營思路既區別於傳統經營思維,也是華圖應對互聯網變革的重要領導保障;另一方面,互聯網革命的影響還體現在管理扁平化和小組制等管理模式的應用上。以往的管理模式僅限於5~8人的管理幅度,而互聯網平台使得同時管理100人、甚至1000人成為可能,扁平化為企業提高執行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小組制選拔能者擔任組長的機制更能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潛力。因此,以組織變革應對互聯網革命是我們應對教育產業信息化的先行措施。
第二,對於企業的戰略布局,可以從弱互聯網化產業和強互聯網化產業兩個維度進行思考。互聯網畢竟不是萬能的,某些弱互聯網化的產業本質屬性使得其無法被互聯網革命所取代,這類教育產業是值得加大投入的,如面試培訓、體驗式教育等;而強互聯網化的產業戰略布局應緊緊圍繞資源整合進行。另外,要形成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的用人理念,即“人才可以不為我所管,只要能為我所用”。比如,為華圖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的基本都不是華圖員工,而是給騰訊和百度提供技術服務的專業團隊。
總之,處於互聯網革命混沌期的我們,只需將互聯網的運營思維和模式應用到對企業發展方向的把握和對戰略的布局中來,放下疑惑、迷茫和浮躁,秉持產品為王的經營理念淡然地迎接在線教育時代的到來,自然就能避免焦慮及由此引發的種種疾病和不適。
最近,身邊很多朋友,特別是做傳統教育企業的朋友普遍感到憂慮,這種憂慮甚至已經到了可能誘發疾病的程度。這似乎也印證了我之前對歷次工業革命之初的混沌期,就是高血壓和心髒病等疾病高發期的判斷。
對傳統線下教育而言,互聯網教育就如北京的霧霾,雖對身體有某些影響,卻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對純粹線上教育來說,互聯網教育就像西藏的陽光,雖絢爛奪目,卻也可能不經意間就灼傷了皮膚。傳統教育培訓企業,在面臨信息革命衝擊、思索如何調整企業布局和戰略規劃時,更應以產業為王的經營理念淡然迎接在線教育時代的到來。
按照傳統認識,人類迄今為止經歷的歷次工業革命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化”的動態概念,即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電氣化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信息化。人們正是因無法把握“化”的內涵和方向而極易陷入憂慮。以電氣化為例,在電氣化初期,許多人就在到底是建設電廠還是發展產業電氣化的抉擇中迷失了方向。事實證明,大批的電廠建設者都倒在了自己對產業電氣化這一正確發展潮流的誤判上。
我們今天面臨的互聯網革命亦是如此,在信息化衝擊下,到底是選擇互聯網技術平台的建設,還是選擇產業互聯網化的產業發展,是值得慎重思考的問題。這也是我曾經表示“資本進入純互聯網教育,99%都會失敗”的原因所在。
有評論因為這個觀點誤認為我反對互聯網教育,這並非我本意。互聯網平台和產業互聯網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層次,這在中美兩國的對比中能得到較好說明。有人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建設已經超越了美國、中國的互聯網經濟比美國更發達,這是一種有偏差的判斷。中國尚處於基於人多為特點的互聯網平台建設的初級階段,而美國已經實現了產業互聯網化,處於信息化的高層次階段。無論是蘋果公司還是特斯拉公司,均已實現其產品的互聯網化操作和升級,體現了互聯網在實體產業領域的完美應用。而中國的企業,無論是阿裡巴巴還是騰訊,仍然處於“電廠”建設階段,產業的“電氣化”發展嚴重不足。在互聯網建設和互聯網經濟方面,中國仍遠遠落後於美國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
互聯網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無疑, 促使人類價值判斷回歸到“產品為王”的認知裡是互聯網帶來的重要影響。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包含個體全面而精准信息的數據遠比僅僅記錄所有人單一信息的數據更符合大數據的涵義。
在某種意義上來看,農耕時代更近似於大數據時代,因為特定生活範圍內個體的信息能夠被他人准確而全面地掌握。以婚戀市場為例,農耕時代的某位小伙因勤勞、熱心和善良等優秀品質廣為他人所知,必然會引得同生活區域內美麗姑娘的愛慕和垂青。在該市場中,小伙只需把自己這個“產品”做好,就一定能因其優秀的“品質”成為最終的受益者。在工業化時代,代表個人信息和品質的“數據”不為他人所知,婚戀市場中僅能依靠外形外貌等“小數據”進行判斷,外在優良者往往能更容易地找到對像。因此,工業化時代是一種 “騙子時代”和“小數據時代”。
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數據和信息的准確性、全面性的特征,讓我們進入了真正的大數據時代。個體的言行舉止並非肉眼所見才能為人所知,大數據所具備的“讓一切都在陽光下運行”的特征,把人們重新帶回到想要獲得收益就必須“把人做好、把產品做好”的價值取向上來。
產品為王還可以從O2O模式以及“粉絲經濟”兩個概念進行認識。O2O模式中的兩個“O”可以形像地看成一個是月球、一個是地球,“粉絲”是月球,“經濟”是地球。至於地球和月球哪個更重要,應當說同等重要,或者說地球更重要,因為我們是立足地球去看月球的,且月球始終是圍繞地球轉動。
同樣,“粉絲經濟”可被拆分開來便於我們分別從“粉絲”和“經濟”兩端思考。“經濟”意味著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單純地擁有“粉絲”對於經濟價值的實現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類似於教育等細分領域,其粉絲人數自然就更為有限了。而如果只有“經濟”沒有“粉絲”,那麼找到合適的“粉絲”就是其首要任務。“粉絲”和“經濟”是一對夫妻,只有二者的圓滿結合,才能產生價值和效應。
具體到教育產業,在O2O模式和“粉絲經濟”中,地球是我們的產品和產業,互聯網是月球,是我們觀察和利用的載體;“經濟”是我們的產業模式,“粉絲”才是我們的互聯網。面對信息化的潮流,我們應首先重視產品、重視產業,再找到與其相匹配的充當“月球”即“粉絲”的互聯網運營模式,從而實現互聯網和產業的完美融合。
基於以上產業互聯網化方向的判斷,更關鍵的是如何實現教育產業的互聯網化及向O2O模式的跨越。在踐行互聯網時代分享精神的原則下,我願意將華圖在這方面的實踐從組織管理和戰略布局兩個角度與大家分享。
第一,不論面對何種商業模式和潮流,組織變革需要先行。一方面,華圖教育選擇做互聯網出身的李品友擔任華圖教育CEO,其專業的互聯網經營思路既區別於傳統經營思維,也是華圖應對互聯網變革的重要領導保障;另一方面,互聯網革命的影響還體現在管理扁平化和小組制等管理模式的應用上。以往的管理模式僅限於5~8人的管理幅度,而互聯網平台使得同時管理100人、甚至1000人成為可能,扁平化為企業提高執行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小組制選拔能者擔任組長的機制更能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潛力。因此,以組織變革應對互聯網革命是我們應對教育產業信息化的先行措施。
第二,對於企業的戰略布局,可以從弱互聯網化產業和強互聯網化產業兩個維度進行思考。互聯網畢竟不是萬能的,某些弱互聯網化的產業本質屬性使得其無法被互聯網革命所取代,這類教育產業是值得加大投入的,如面試培訓、體驗式教育等;而強互聯網化的產業戰略布局應緊緊圍繞資源整合進行。另外,要形成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的用人理念,即“人才可以不為我所管,只要能為我所用”。比如,為華圖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的基本都不是華圖員工,而是給騰訊和百度提供技術服務的專業團隊。
總之,處於互聯網革命混沌期的我們,只需將互聯網的運營思維和模式應用到對企業發展方向的把握和對戰略的布局中來,放下疑惑、迷茫和浮躁,秉持產品為王的經營理念淡然地迎接在線教育時代的到來,自然就能避免焦慮及由此引發的種種疾病和不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