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人才是公司的重要組成基因,人才培育機制關係著企業的活化與優化。所以,不論對人才或對公司來說,職涯發展規劃是永不停歇的作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職能盤點建立工作說明書,發揮適才適任性,建構全面性的人才資料庫,讓企業人才活化與優化,並運用在使用端、訓練端、選才端,甚至接班端。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人資專家蘇姵臻指出,很多企業會擔心計畫執行時間費時費工,影響公司成本。一個人力盤點訓練計劃的執行時間,大企業如2-5萬人的規模,主事者在非常了解計畫內容,以及有很好的同僚去執行下,那麼差不多約1年至1年半便可完成計劃;若是1千多人的公司則差不多半年可完成。所以,如果公司現在還沒有建立職涯地圖相關規劃,不必為此擔心,因為只需半年至1年時間即可成立並執行,加上坊間目前有很多專業軟體可協助計畫的進行,現在開始一點都不難。再來是不同職位有不同專業需求,要細膩地做到每一個職位都有各自的職涯地圖發展,似乎費時又費工。
的確,公司的層級很多,要怎麼規劃不同職位、不同等級的人才培育計畫?只要清楚架構,做法其實不會太複雜。就以人力資源部門來舉例,部門裡有最高主管、協理、管理師以及剛畢業的新人,看似不同職位,但都必須有共同專業知識,如勞動法規、海外人資法令、專案規劃能力等,再加上必須的人格特質,就是前述的KSA那麼只要把這些職位分等級,就有一個很清楚的架構了,如處長須在五級;經理四級;新人兩級。亦即職能是類似的,只是級數不同。如果現任經理只有三級,那麼就提供進一步的訓練或課程來提升。
另外,如果怎麼訓練都無法達到成效呢?這其實牽涉到人資很重要的基本概念,人資必須要知道所有工作內容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從人才選用、育留、變更到拔擢,都是環環相扣。如《A到A+》(Good To Great)一書所強調「找到對的人」,亦即一開始的入門,人資就要先把好這關。如果怎麼訓練都不行,就要思考是否坐錯位置,安排別的工作。職涯規劃、盤點,除了是為人員專業的訓練與提升外,也是建立人才資料庫相當重要的步驟之一。公司的人才庫建立後,當需要某職位人員,即可輸入關鍵字,找在使用端、訓練端、選才,甚至接班端。到適合的人選。人才庫建立後還可以運用因此,人資在思索公司職涯地圖機制時,如我上述所說的每個動作非單獨存在,它可以延伸成線、面,最終是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料庫。而設計計畫內容時應該去思考是否對年輕同仁真的有幫助,而不是為做而做,最重要是對組織有效益;公司也不能一意孤行,應該思考員工要什麼,所有東西並非一成不變,或單一價值,員工對組織的歸屬感、對工作的成就感也非常重要。即使談人才的發展也不是單獨面向,應該多延伸職能空間,例如:激勵有潛力的人從事較具挑戰的工作;或是找出管理人才,進一步培訓,假以時日甚至有望成為接班人。
至於從員工角度來看,要如何規劃職涯地圖?在學校的職涯地圖跟出社會後的職涯地圖有很大的不同,必須看得更遠,同時學得更多。企業中始終有兩種人,一種被動,一種積極,對企業來說,兩種都有需要,畢竟不同職位需要不同人格特質,每個人應就其所屬位階做個人規劃。被動的人比較不擅於經營規劃自己的職涯地圖,爭取往上的職位;積極的人會關心自己在公司想達成的目標,建議在爭取職務或待遇時可以言之有理,但態度一定要記得禮貌謙沖。我通常會用一個理論告訴年輕人,這個理論無論是被動或積極的人都適用,端看你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過蘇姵臻的理論與大家相反,一般都是從現在往後推,去規劃你往後的人生階段,但我的理論是從後面往前推,例如,你想要60歲從副總經理一職退休、存款3千萬,那麼至少就要規劃55歲做到協理、存款2千萬;50歲當副理,存款1,500萬…再推到現在35歲的你,現階段應該具備什麼能力,才能逐漸往目標前進,缺乏哪些能力就去充實它。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提到,做規劃雖然很重要,但真正去做才是對的事,做什麼?就是培養自己實力。年輕人不要過於重視金錢或是盡注意一些蠅頭小利,或是每年做規劃花精神去爭取什麼。培養自己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林由敏強調實力的重要性,現在人才非常兩級化,有實力的人10個工作等著,沒有實力的人10個月也找不到工作。年輕人應思考如何成為公司的關鍵人才?我們常幫產品找利基,那自己呢?不是空有知識、技巧就可以,應該期許自己成為全方位人才。我常覺得世界是公平的,努力培養自己專業才能與實力的人,最終都有很好的發展,他們不是老闆看到才努力,他們是為自己的實力而努力。也許有年輕人會質疑,我這麼努力,我的老闆還是看不到,不必急!公司裡無人賞識,外面也一定有大老闆會賞識你的!自己努力之餘,勇於接受公司的調整與培訓,就如同擁有擴展職涯地圖的高速引擎,加速帶你到達目的地。
人才是公司的重要組成基因,人才培育機制關係著企業的活化與優化。所以,不論對人才或對公司來說,職涯發展規劃是永不停歇的作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職能盤點建立工作說明書,發揮適才適任性,建構全面性的人才資料庫,讓企業人才活化與優化,並運用在使用端、訓練端、選才端,甚至接班端。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人資專家蘇姵臻指出,很多企業會擔心計畫執行時間費時費工,影響公司成本。一個人力盤點訓練計劃的執行時間,大企業如2-5萬人的規模,主事者在非常了解計畫內容,以及有很好的同僚去執行下,那麼差不多約1年至1年半便可完成計劃;若是1千多人的公司則差不多半年可完成。所以,如果公司現在還沒有建立職涯地圖相關規劃,不必為此擔心,因為只需半年至1年時間即可成立並執行,加上坊間目前有很多專業軟體可協助計畫的進行,現在開始一點都不難。再來是不同職位有不同專業需求,要細膩地做到每一個職位都有各自的職涯地圖發展,似乎費時又費工。
的確,公司的層級很多,要怎麼規劃不同職位、不同等級的人才培育計畫?只要清楚架構,做法其實不會太複雜。就以人力資源部門來舉例,部門裡有最高主管、協理、管理師以及剛畢業的新人,看似不同職位,但都必須有共同專業知識,如勞動法規、海外人資法令、專案規劃能力等,再加上必須的人格特質,就是前述的KSA那麼只要把這些職位分等級,就有一個很清楚的架構了,如處長須在五級;經理四級;新人兩級。亦即職能是類似的,只是級數不同。如果現任經理只有三級,那麼就提供進一步的訓練或課程來提升。
另外,如果怎麼訓練都無法達到成效呢?這其實牽涉到人資很重要的基本概念,人資必須要知道所有工作內容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從人才選用、育留、變更到拔擢,都是環環相扣。如《A到A+》(Good To Great)一書所強調「找到對的人」,亦即一開始的入門,人資就要先把好這關。如果怎麼訓練都不行,就要思考是否坐錯位置,安排別的工作。職涯規劃、盤點,除了是為人員專業的訓練與提升外,也是建立人才資料庫相當重要的步驟之一。公司的人才庫建立後,當需要某職位人員,即可輸入關鍵字,找在使用端、訓練端、選才,甚至接班端。到適合的人選。人才庫建立後還可以運用因此,人資在思索公司職涯地圖機制時,如我上述所說的每個動作非單獨存在,它可以延伸成線、面,最終是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料庫。而設計計畫內容時應該去思考是否對年輕同仁真的有幫助,而不是為做而做,最重要是對組織有效益;公司也不能一意孤行,應該思考員工要什麼,所有東西並非一成不變,或單一價值,員工對組織的歸屬感、對工作的成就感也非常重要。即使談人才的發展也不是單獨面向,應該多延伸職能空間,例如:激勵有潛力的人從事較具挑戰的工作;或是找出管理人才,進一步培訓,假以時日甚至有望成為接班人。
至於從員工角度來看,要如何規劃職涯地圖?在學校的職涯地圖跟出社會後的職涯地圖有很大的不同,必須看得更遠,同時學得更多。企業中始終有兩種人,一種被動,一種積極,對企業來說,兩種都有需要,畢竟不同職位需要不同人格特質,每個人應就其所屬位階做個人規劃。被動的人比較不擅於經營規劃自己的職涯地圖,爭取往上的職位;積極的人會關心自己在公司想達成的目標,建議在爭取職務或待遇時可以言之有理,但態度一定要記得禮貌謙沖。我通常會用一個理論告訴年輕人,這個理論無論是被動或積極的人都適用,端看你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過蘇姵臻的理論與大家相反,一般都是從現在往後推,去規劃你往後的人生階段,但我的理論是從後面往前推,例如,你想要60歲從副總經理一職退休、存款3千萬,那麼至少就要規劃55歲做到協理、存款2千萬;50歲當副理,存款1,500萬…再推到現在35歲的你,現階段應該具備什麼能力,才能逐漸往目標前進,缺乏哪些能力就去充實它。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提到,做規劃雖然很重要,但真正去做才是對的事,做什麼?就是培養自己實力。年輕人不要過於重視金錢或是盡注意一些蠅頭小利,或是每年做規劃花精神去爭取什麼。培養自己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林由敏強調實力的重要性,現在人才非常兩級化,有實力的人10個工作等著,沒有實力的人10個月也找不到工作。年輕人應思考如何成為公司的關鍵人才?我們常幫產品找利基,那自己呢?不是空有知識、技巧就可以,應該期許自己成為全方位人才。我常覺得世界是公平的,努力培養自己專業才能與實力的人,最終都有很好的發展,他們不是老闆看到才努力,他們是為自己的實力而努力。也許有年輕人會質疑,我這麼努力,我的老闆還是看不到,不必急!公司裡無人賞識,外面也一定有大老闆會賞識你的!自己努力之餘,勇於接受公司的調整與培訓,就如同擁有擴展職涯地圖的高速引擎,加速帶你到達目的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