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在eLearning應用的歷史過程中,“技術”與“內容”一直被做為重點予以強化,而“學習”環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過去,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自主學習模式被過分推崇,結果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以至於很多人對eLearning產生偏見。eLearning的核心是Learning(學習)。當eLearning體系中具備了先進的學習管理系統和豐富的在線課程資源後,eLearning應用能否取得最終的成效,關鍵在於學習模式的設計。不同類型的課程、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都可能會對應不同類型的學習模式。
企業學習技術應用架構
伴隨人們對學習認識程度的不斷深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習模式,很多學習模式和方法進入企業eLearning中。十余年企業eLearning應用發展來看,傳統的eLearning課程及學習模式均處在不斷的演變之中 ,從eLearning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和改善效果來看,當今最有效的學習模式包括快速化學習、混合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
eLearning認識之路——模式篇
圖1:企業學習技術應用架構
快速化學習
快速化學習,即Rapid Learning,是近些年發展最快的e-Learning方式。由於傳統的e-Learning課程開發具有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等劣勢,制約了e-Learning內容建設,組織需要一種開發速度快、成本低、易於使用的方式迅速將組織內的知識轉化為在線課程。因此,快速化學習的觀念迅速被用戶所接受,而技術的發展、新制作工具的出現則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快速化學習與知識管理密不可分,它是知識沉澱快速、有效的方式之一。快速化學習不僅指課程開發的速度快,也是指該類課程能夠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快速學習的需要。快速學習成為豐富企業e-Learning課程內容的重要方式,它對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的e-Learning應用都有很大的幫助。
快速化學習適合的領域:
信息傳遞類課程:學習目標為記憶、理解層面的信息傳遞類的培訓課程。
合規性培訓:適合新頒布的行業法規、規章制度的快速學習。
最佳實踐轉移:將經驗、技能等最佳實踐以快速化學習的形式沉澱和轉移。
新產品培訓:面向客服或客戶的新產品培訓。
快速化學習實現方式:
打包、轉換:通過專業內容打包或轉換工具(Reload、eXe、PPTtoFlash Tools等)將已經具備學習功能的數字化資源打包成快速化學習課件。
課件開發:利用可實現快速制作課件的工具軟件(Articulate、Trivantis Lectora、Producer、 Breeze等)開發內容。
系統生成:通過學習管理系統(內容管理系統或具備LCMS的學習管理系統)直接生成快速學習的課件。
同步學習:運用虛擬教室(WebEx、Interwise、Saba Cenrta等)等系統開展實時同步培訓。
規劃快速化學習的關鍵步驟:
體系規劃:快速化學習課程的規劃。包括如何分類、如何結合知識管理、切分培訓體系中的哪些部分、與傳統精品e-Learning課程關系的界定等。
選擇方式與工具:選確定擇何種快速化學習的實現方式,以及相關工具軟件的選擇。
設計模板:依據選定的快速化學習方式和工具,為使用者設計“快速化學習課程模板”。
系統培訓:針對快速化學習課程開發者進行課件工具使用、模板使用等方面的系統培訓。
開發實施:建立相關標准規範,確保快速化學習課程開發過程和使用過程的正常。
評估與反饋:建立快速化學習評估與反饋機制,優化流程中的各關鍵步驟。
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即Blended Learning。混合學習本身就包含著眾多的學習模式,不僅僅線上線下可以混合,線上與線上(同步與異步)、線下與線下也可以混合,只要圍繞達成學習目標為最終目的,可以從教學策略、內容和傳遞方式等幾個方面設計混合學習項目。實踐證明,任何一種單一的學習模式均有其優勢和劣勢,而混合式學習的著眼點在於整合不同學習方式的優勢。具體而言,混合式學習是將學習策略、方法、媒介以及傳遞方式相結合的學習組合方案,其目的就是達到學習效率達的最大化。混合學習是推動企業e-Learning正式學習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式,很多企業在實施e-Learning之後,由於沒有重視兩種不同的e-Learning應用,平台中的課程都成了使用率很低的“僵屍”課程,通過混合培訓的實施都可以重新“激活”這些課程,取得更好的效果。混合式學習通常以培訓項目的形式設計和實施。
混合式學習目標層次
線上與線下的混合: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assroom)”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學習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線上與線下的混合,但從廣義來看,混合式學習還包括更多內容和層次。
基於學習目標的混合:基於學習目標的混合式學習,不再單一考慮線上與線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設計上以“達成學習目標”為最終目標,混合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更為廣泛。基於目標的混合式學習既可能都是傳統方式的,又可能都是在線方式的混合。因此,該層次的混合式學習又被稱為“整合式學習”或“組合式學習”。
學習與工作的混合:“學”與“習”的混合,或“學習”與“工作”的混合是混合式學習的最高層次。通過實踐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是混合式學習真正內涵。
混合式學習應用領域
從學習目標來看:學習目標以達成應用、分析、評價層面的課程適合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
從培訓對像來看:多數面向中、基層人員的專業與管理技能提升類課程可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
從實施效果來看:實踐證明,在一些面授培訓前期中加入預習性在線學習、後期加入階段性在線反饋,即可取得初步效果。這類面授課程可以首先考慮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
混合式學習設計工具
混合式學習設計工具指通過何種方式設計學習序列,每個混合式學習方案均是由不同學習階段多組成,學習序列即是按時間次序組合的學習階段描述。學習序列的設計手段有傳統和在線兩種方式。
傳統方式:將混合式學習項目的“學習序列”設計在紙質的學習手冊或教材上,正式學習前下發學習者。
在線方式:支持混合式學習的學習管理系統,均包含了“學習序列”設計功能模塊。例如,Dekeos中的“Learning Path”模塊,SumTotal LMS中的“OAA”模塊等。優秀的學習管理系統中“學習序列”模塊不僅僅是組合功能,還會針對混合式學習項目提供一體化的評估設計工具。
規劃混合式學習的關鍵步驟
體系規劃:混合式學習的整體規劃。包括建立分類體系、切分培訓體系中的哪些部分、制定啟動和階段性發展策略等。
學習資源庫建設:混合式學習將應用到各種學習資源,建立標准的學習資源庫可提高混合式學習實施效率。
學習活動規範化:建立規範化的學習活動指南,包括每類學習活動的實施方式、適合的人群、適合的內容等。方便設計人員實施教學設計。
模板設計:設計不同類型的混合式學習模板可大幅度提高混合式學習課程設計效率。例如,可設計“中層管理技能提升課程”模板、“銷售導向課程”模板等。
施與執行:混合式學習實施過程,需學習管理系統的統一管理,管理範圍既包括在線學習方式包括面授等傳統學習方式。
評估與優化:建立混合式學習評估與反饋機制,優化學習資源、學習活動以及模板。
非正式學習
非正式學習,即Informal Learning。非正式學習是相對正規教育或培訓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學習時間和地點接受新知的學習形式,如通過沙龍、讀書、聚會、游戲等方式實現的學習,非正式學習在如何勝任工作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研究表明,員工工作技能的提升有近80%通過非正學學習方式而獲得,只有20%左右是通過正式教育培訓而獲得。非正式學習正日益被組織所重視,特別是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非正式學習方式通過網絡來傳輸。因此,在e-Learning學習規劃中,非正式學習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其重要程度會越來越強。在線學習社區和在線知識庫是當前網絡化非正式學習的核心部分。非正式學習是學習者自發行為,因此,在管理規劃方面重點在於營造有利於非正式學習產生的網絡環境。在e-Learning框架下來看,重點在於如何通過學習管理系統管理和促進組織中的非正式學習。
在線學習社區
在線學習社區是網絡化非正式學習的重要場所。從學習模式角度來看,提供了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化學習;從知識管理角度來看,在線學習社區是促進知識產生的重要場所。傳統的學習社區主要通過BBS論壇的形式實現;由於Web2.0應用的普及,博客、書簽、播客等Web2.0應用均可整合到學習社區中。
開發內部應用
內部論壇:學習管理系統中開發或集成具有獨立的BBS論壇系統,滿足學習社區的規劃需要。
內部博客等Wbe2.0:學習管理系統中可開發以學習者為核心的博客、播客、公共書簽等Wbe2.0應用。
整合外部應用
外部論壇:通過XML、RRS等標准技術將外部開放的行業專業論壇、學習社區等內容自動導入學習管理系統相關模塊之中。
外部博客等Wbe2.0:通過XML、RRS等標准技術將外部開放的行業專家博客、播客、公共書簽等內容自動導入學習管理系統相關模塊之中。
在線知識庫
在線知識庫是網絡化非正式學習的另一重要場所。從學習模式角度來看,在線知識庫提供了快速的即時學習功能;從知識管理角度來看,在線學知識庫是促進知識沉澱的重要場所。傳統的在線知識庫主要通過OA或文檔管理系統實現;同樣,由於Web2.0應用的普及,維基百科、知識問題等形式的Web2.0應用也可整合到在線知識庫之中,形成更為豐富的知識資源。
開發內部應用
文檔管理系統:學習管理系統中開發或集成獨立的文檔系統,滿足知識庫的規劃需要。
維基知識庫:學習管理系統中可開發或集成以內容為核心維基(WIKI)知識百科系統。
知識問答系統:學習管理系統中可開發或集成以知識點為核心的知識問答系統。
整合外部應用——導入外部知識庫:通過XML、RRS等標准技術將外部開放的行業專業知識庫、問答庫自動導入學習管理系統相關模塊之中。
其它學習模式
除了上面提到的快速化學習、混合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之外,還有很多e-Learning環境下的學習模式,用戶可依據組織情況適當選擇。
遊戲化學習:
寓教於樂,將游戲引入到e-Learning 中,可以增加學習者的興趣。在非正式學習應用領域中可以在學習社區中,增加游戲化的元素,例如通過獎勵積分、頭銜等方式鼓勵員工在虛擬學習社區中分享知識、幫助有需要的員工,以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之功效。在正式學習應用領域中可以應用3D仿真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實施e-Learning,尤其在醫院、交通、制造以及軍隊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MIT媒體實驗室曾經為美國一家醫療機構開發一門分診醫生的培訓課程,完全采用真人扮演的游戲化仿真模擬e-Learning方式,經使用評估後效果極佳。
移動學習:
近年來由於智能手機、PDA、學習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大幅增加,“移動學習”已經成為e-Learning的另一個熱點話題。移動學習可視為學習內容在用戶使用終端上的一種新的呈現方式,企業可以針對移動學習便攜、即時的特點來設計e-Learning應用。例如,某保險公司針對保險業務人員,配備移動終端設備,關於險種介紹、費率和理賠的計算等功能都可以實現,大大方便業務人員工作和學習的需要。
嵌入式學習:
嵌入學習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從企業學習理念來看,它是一種從“學習”到“工作”的嵌入,即在做中學,將學習與工作流程、工作環境高度集成。例如,IBM近年一直倡導在組織中要實現將學習從外部嵌入到工作之中,並在IBM內部已取得了一些應用實效。從技術層面來看,嵌入學習就是將學習內容嵌入到學習者最常使用的軟件界面中。例如,瀏覽器的 Toolbar中嵌入學習內容的導航、分發小段學習內容到用戶的E-Mail之中等等。這些嵌入式的方法可以很好降低用戶對e-Learning的使用難度,有利於更人性化推廣e-Learning。
引領式學習:
即有教師引導的在線學習模式,適合長期在線教育項目,主要用於網絡教育領域之中。
行動學習:
即Action Learning,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性學習,主要發生在學習社區虛擬團隊之中。
教練式學習:
通過MSN、QQ等即時溝通工具開展一對一在線教學。
在eLearning應用的歷史過程中,“技術”與“內容”一直被做為重點予以強化,而“學習”環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過去,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自主學習模式被過分推崇,結果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以至於很多人對eLearning產生偏見。eLearning的核心是Learning(學習)。當eLearning體系中具備了先進的學習管理系統和豐富的在線課程資源後,eLearning應用能否取得最終的成效,關鍵在於學習模式的設計。不同類型的課程、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都可能會對應不同類型的學習模式。
企業學習技術應用架構
伴隨人們對學習認識程度的不斷深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習模式,很多學習模式和方法進入企業eLearning中。十余年企業eLearning應用發展來看,傳統的eLearning課程及學習模式均處在不斷的演變之中 ,從eLearning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和改善效果來看,當今最有效的學習模式包括快速化學習、混合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
eLearning認識之路——模式篇
圖1:企業學習技術應用架構
快速化學習
快速化學習,即Rapid Learning,是近些年發展最快的e-Learning方式。由於傳統的e-Learning課程開發具有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等劣勢,制約了e-Learning內容建設,組織需要一種開發速度快、成本低、易於使用的方式迅速將組織內的知識轉化為在線課程。因此,快速化學習的觀念迅速被用戶所接受,而技術的發展、新制作工具的出現則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快速化學習與知識管理密不可分,它是知識沉澱快速、有效的方式之一。快速化學習不僅指課程開發的速度快,也是指該類課程能夠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快速學習的需要。快速學習成為豐富企業e-Learning課程內容的重要方式,它對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的e-Learning應用都有很大的幫助。
快速化學習適合的領域:
信息傳遞類課程:學習目標為記憶、理解層面的信息傳遞類的培訓課程。
合規性培訓:適合新頒布的行業法規、規章制度的快速學習。
最佳實踐轉移:將經驗、技能等最佳實踐以快速化學習的形式沉澱和轉移。
新產品培訓:面向客服或客戶的新產品培訓。
快速化學習實現方式:
打包、轉換:通過專業內容打包或轉換工具(Reload、eXe、PPTtoFlash Tools等)將已經具備學習功能的數字化資源打包成快速化學習課件。
課件開發:利用可實現快速制作課件的工具軟件(Articulate、Trivantis Lectora、Producer、 Breeze等)開發內容。
系統生成:通過學習管理系統(內容管理系統或具備LCMS的學習管理系統)直接生成快速學習的課件。
同步學習:運用虛擬教室(WebEx、Interwise、Saba Cenrta等)等系統開展實時同步培訓。
規劃快速化學習的關鍵步驟:
體系規劃:快速化學習課程的規劃。包括如何分類、如何結合知識管理、切分培訓體系中的哪些部分、與傳統精品e-Learning課程關系的界定等。
選擇方式與工具:選確定擇何種快速化學習的實現方式,以及相關工具軟件的選擇。
設計模板:依據選定的快速化學習方式和工具,為使用者設計“快速化學習課程模板”。
系統培訓:針對快速化學習課程開發者進行課件工具使用、模板使用等方面的系統培訓。
開發實施:建立相關標准規範,確保快速化學習課程開發過程和使用過程的正常。
評估與反饋:建立快速化學習評估與反饋機制,優化流程中的各關鍵步驟。
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即Blended Learning。混合學習本身就包含著眾多的學習模式,不僅僅線上線下可以混合,線上與線上(同步與異步)、線下與線下也可以混合,只要圍繞達成學習目標為最終目的,可以從教學策略、內容和傳遞方式等幾個方面設計混合學習項目。實踐證明,任何一種單一的學習模式均有其優勢和劣勢,而混合式學習的著眼點在於整合不同學習方式的優勢。具體而言,混合式學習是將學習策略、方法、媒介以及傳遞方式相結合的學習組合方案,其目的就是達到學習效率達的最大化。混合學習是推動企業e-Learning正式學習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式,很多企業在實施e-Learning之後,由於沒有重視兩種不同的e-Learning應用,平台中的課程都成了使用率很低的“僵屍”課程,通過混合培訓的實施都可以重新“激活”這些課程,取得更好的效果。混合式學習通常以培訓項目的形式設計和實施。
混合式學習目標層次
線上與線下的混合: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assroom)”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學習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線上與線下的混合,但從廣義來看,混合式學習還包括更多內容和層次。
基於學習目標的混合:基於學習目標的混合式學習,不再單一考慮線上與線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設計上以“達成學習目標”為最終目標,混合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更為廣泛。基於目標的混合式學習既可能都是傳統方式的,又可能都是在線方式的混合。因此,該層次的混合式學習又被稱為“整合式學習”或“組合式學習”。
學習與工作的混合:“學”與“習”的混合,或“學習”與“工作”的混合是混合式學習的最高層次。通過實踐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是混合式學習真正內涵。
混合式學習應用領域
從學習目標來看:學習目標以達成應用、分析、評價層面的課程適合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
從培訓對像來看:多數面向中、基層人員的專業與管理技能提升類課程可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
從實施效果來看:實踐證明,在一些面授培訓前期中加入預習性在線學習、後期加入階段性在線反饋,即可取得初步效果。這類面授課程可以首先考慮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
混合式學習設計工具
混合式學習設計工具指通過何種方式設計學習序列,每個混合式學習方案均是由不同學習階段多組成,學習序列即是按時間次序組合的學習階段描述。學習序列的設計手段有傳統和在線兩種方式。
傳統方式:將混合式學習項目的“學習序列”設計在紙質的學習手冊或教材上,正式學習前下發學習者。
在線方式:支持混合式學習的學習管理系統,均包含了“學習序列”設計功能模塊。例如,Dekeos中的“Learning Path”模塊,SumTotal LMS中的“OAA”模塊等。優秀的學習管理系統中“學習序列”模塊不僅僅是組合功能,還會針對混合式學習項目提供一體化的評估設計工具。
規劃混合式學習的關鍵步驟
體系規劃:混合式學習的整體規劃。包括建立分類體系、切分培訓體系中的哪些部分、制定啟動和階段性發展策略等。
學習資源庫建設:混合式學習將應用到各種學習資源,建立標准的學習資源庫可提高混合式學習實施效率。
學習活動規範化:建立規範化的學習活動指南,包括每類學習活動的實施方式、適合的人群、適合的內容等。方便設計人員實施教學設計。
模板設計:設計不同類型的混合式學習模板可大幅度提高混合式學習課程設計效率。例如,可設計“中層管理技能提升課程”模板、“銷售導向課程”模板等。
施與執行:混合式學習實施過程,需學習管理系統的統一管理,管理範圍既包括在線學習方式包括面授等傳統學習方式。
評估與優化:建立混合式學習評估與反饋機制,優化學習資源、學習活動以及模板。
非正式學習
非正式學習,即Informal Learning。非正式學習是相對正規教育或培訓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學習時間和地點接受新知的學習形式,如通過沙龍、讀書、聚會、游戲等方式實現的學習,非正式學習在如何勝任工作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研究表明,員工工作技能的提升有近80%通過非正學學習方式而獲得,只有20%左右是通過正式教育培訓而獲得。非正式學習正日益被組織所重視,特別是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非正式學習方式通過網絡來傳輸。因此,在e-Learning學習規劃中,非正式學習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其重要程度會越來越強。在線學習社區和在線知識庫是當前網絡化非正式學習的核心部分。非正式學習是學習者自發行為,因此,在管理規劃方面重點在於營造有利於非正式學習產生的網絡環境。在e-Learning框架下來看,重點在於如何通過學習管理系統管理和促進組織中的非正式學習。
在線學習社區
在線學習社區是網絡化非正式學習的重要場所。從學習模式角度來看,提供了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化學習;從知識管理角度來看,在線學習社區是促進知識產生的重要場所。傳統的學習社區主要通過BBS論壇的形式實現;由於Web2.0應用的普及,博客、書簽、播客等Web2.0應用均可整合到學習社區中。
開發內部應用
內部論壇:學習管理系統中開發或集成具有獨立的BBS論壇系統,滿足學習社區的規劃需要。
內部博客等Wbe2.0:學習管理系統中可開發以學習者為核心的博客、播客、公共書簽等Wbe2.0應用。
整合外部應用
外部論壇:通過XML、RRS等標准技術將外部開放的行業專業論壇、學習社區等內容自動導入學習管理系統相關模塊之中。
外部博客等Wbe2.0:通過XML、RRS等標准技術將外部開放的行業專家博客、播客、公共書簽等內容自動導入學習管理系統相關模塊之中。
在線知識庫
在線知識庫是網絡化非正式學習的另一重要場所。從學習模式角度來看,在線知識庫提供了快速的即時學習功能;從知識管理角度來看,在線學知識庫是促進知識沉澱的重要場所。傳統的在線知識庫主要通過OA或文檔管理系統實現;同樣,由於Web2.0應用的普及,維基百科、知識問題等形式的Web2.0應用也可整合到在線知識庫之中,形成更為豐富的知識資源。
開發內部應用
文檔管理系統:學習管理系統中開發或集成獨立的文檔系統,滿足知識庫的規劃需要。
維基知識庫:學習管理系統中可開發或集成以內容為核心維基(WIKI)知識百科系統。
知識問答系統:學習管理系統中可開發或集成以知識點為核心的知識問答系統。
整合外部應用——導入外部知識庫:通過XML、RRS等標准技術將外部開放的行業專業知識庫、問答庫自動導入學習管理系統相關模塊之中。
其它學習模式
除了上面提到的快速化學習、混合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之外,還有很多e-Learning環境下的學習模式,用戶可依據組織情況適當選擇。
遊戲化學習:
寓教於樂,將游戲引入到e-Learning 中,可以增加學習者的興趣。在非正式學習應用領域中可以在學習社區中,增加游戲化的元素,例如通過獎勵積分、頭銜等方式鼓勵員工在虛擬學習社區中分享知識、幫助有需要的員工,以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之功效。在正式學習應用領域中可以應用3D仿真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實施e-Learning,尤其在醫院、交通、制造以及軍隊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MIT媒體實驗室曾經為美國一家醫療機構開發一門分診醫生的培訓課程,完全采用真人扮演的游戲化仿真模擬e-Learning方式,經使用評估後效果極佳。
移動學習:
近年來由於智能手機、PDA、學習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大幅增加,“移動學習”已經成為e-Learning的另一個熱點話題。移動學習可視為學習內容在用戶使用終端上的一種新的呈現方式,企業可以針對移動學習便攜、即時的特點來設計e-Learning應用。例如,某保險公司針對保險業務人員,配備移動終端設備,關於險種介紹、費率和理賠的計算等功能都可以實現,大大方便業務人員工作和學習的需要。
嵌入式學習:
嵌入學習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從企業學習理念來看,它是一種從“學習”到“工作”的嵌入,即在做中學,將學習與工作流程、工作環境高度集成。例如,IBM近年一直倡導在組織中要實現將學習從外部嵌入到工作之中,並在IBM內部已取得了一些應用實效。從技術層面來看,嵌入學習就是將學習內容嵌入到學習者最常使用的軟件界面中。例如,瀏覽器的 Toolbar中嵌入學習內容的導航、分發小段學習內容到用戶的E-Mail之中等等。這些嵌入式的方法可以很好降低用戶對e-Learning的使用難度,有利於更人性化推廣e-Learning。
引領式學習:
即有教師引導的在線學習模式,適合長期在線教育項目,主要用於網絡教育領域之中。
行動學習:
即Action Learning,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性學習,主要發生在學習社區虛擬團隊之中。
教練式學習:
通過MSN、QQ等即時溝通工具開展一對一在線教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