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說好的 HTML5 搞定了?背後還是鬧劇一場



HTML5 雖然只是一個技術標準,但是很多開發人員心中期望著這技術能顛覆流動應用生態。在此並不想單純從技術角度談論 HTML5 的現實處境,因為技術從來不會成為發展的絕對瓶頸,尤其是 HTML5 本身就不存在任何重大的技術難題。反而在商言商,商業鬥爭成了 HTML5 發展無法逾越的鴻溝,由於摻雜大量的投機成分、商業成分,HTML5 的發展已成一場鬧劇。
HTML5 所謂的「標準定義」在我看來只是一場市場宣傳。HTML5 標準由始至終就只是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獨立領域,更不是唯一的代言人。原本 W3C 組織對外宣傳要到 2022 年才會完成 HTML5 正式標準的制定工作,現在為何又如此匆忙的完成制定?這種急急完成的態度真的會對流動開發產生一定的影響嗎?

完不了的 10%

真正一直關心 HTML5 的人會記得 2012 年 7 月的一個重大新聞,HTML5 的兩個標準組織 W3C 和 WHATWG 因為「理念不合」決定分道揚鑣,這被看成一場 IT 界的商業政治事件。兩者的根本理念差異是 WHATWG 認為 HTML5 應該成為一個動態的標準兼 Living Standard,而 W3C 則認為應該形成一個固定的標準。
導致這場事件升級的真正原因並不是「理念」這麼簡單,而是兩者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團背後的推手。WHATWG 與 W3C 不和的底蘊,正是 WHATWG 獲得 Mozilla、蘋果和 Opera 的支持,W3C 則選擇了向微軟靠攏。
HTML5 標準本身涉及的技術並無任何障礙,但遲遲無法定案的原因則是錯綜複雜,所謂的利益和政治搏弈才是直接導致了進度緩慢的真正原因。實際上截至 2013 年 90% 以上的 HTML5 標準早已完成,餘下的部分就是各大利益集團搏弈的重點,而早前 W3C 單方面發佈最終標準,明顯是想生米煮成熟飯,但這真的會奏效麼?答案是當然不會有效!因為各大金主不會因為這一場 PR 技倆就放棄自己的利益。
那麼對開發者而言,W3C 所謂的標準定義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否可以從中獲益?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一「進步」?
這一切要從 W3C 與 WHATWG 的分歧開始,動態標準還是固定的標準更適合開發者?答案或許是 WHATWG 的 Living Standard,因為沒有動態的標準,HTML5 就不會有未來。未來 HTML5 想得到真正的發展,核心問題並不是標準哪天定義好或是瀏覽器性能不足,關鍵在於兩點,一是持續改進,二是生態。

龜速反覆運算

如果沒有一個持續改進的標準和為此而不斷努力的組織,HTML5 就只能把顛覆 App 生態當成一句口號,永遠充當配角。因為生態革新速度要遠大於開發者的行動速度。
行業環境已經完全不是 10 年前的樣子,雲端的出現快速蠶食著傳統 Bowser-to-Server 架構,終端現在泛指包含 PC、手機、平板、汽車及家電等等。而相比 PC 時代,更多端的出現,代表著更多的硬體組合以及更多業務場景和功能。我們一直詬病這些組織行動緩慢,這次標準突然定案很明顯沒有解決任何「雲與端」的複雜性問題。我們試想一下:
例子 A:以 iPhone 的 touchID 為代筆的生物識別功能在各種端上興起,繼而產生了大量新的 API,甚至可能今後帶有硬解的虹膜識別、聲紋識別等能力,在一個固定的 HTML5 標準下如何解決?HTML5 附帶的 device API 甚至只涵蓋了傳統手機時代的基礎通訊錄、相機等功能,今天出現的 touchID 均無法有效支援,更何況 2、3 年後我們未想像過的新功能成為標準配置時,這種情況下不改進的 HTML5 標準代表著「已過時」?
例子 B:智能裝置的發展對藍芽和 WiFi 使用以及需求迅速增長,而 HTML5 對藍芽 3.0 驅動的支援標準何在?可以遵照標準的 HTML5 還是配套的標準以及協議在瀏覽器內連接大部分的智能裝置?答案當然也是全然否定的。這種未來最常見的都無法實現,請問 HTML5 擅長的只是排版佈局和閱讀類亦或是一些低價遊戲的 APP?更不要說對於 NFC 已經普及到手機相機等多種裝置中,所以定立標準後不發展的 HTML5 標準代表著欠缺未來擴展性。
簡單來說現時所謂的 HTML5 標準只是鬧劇和利益拉据,如果真正期盼 HTML5 挑戰 App 生態,一定要出現一個不停發展的動態標準,才能夠具備上場參賽的基礎。只是這倚重的是標準背後的「推手」和「金主」,那些想打造自己生態王國的大玩家。作為 WHATWG 的重要支柱,Apple 一直在低調中快速發展著自身的 Web App 技術,到今天為止,在 iOS 中已經有比 Android 和其他作業系統更成熟和完美的 HTML5 和 Web App 的支援,遺憾的是 Apple 只是把 HTML5 當成技術,而沒有為打造 HTML5 的生態做出任何其他的努力。

推不動的生態

這幾年是 HTML5 最低調的一年,除了用戶對 HTML5 普遍負面的評價之外,最嚴重的一次事件就是 Facebook 徹底放棄 HTML 5。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說最大的錯誤就是在 HTML5 上面賭太大!Facebook 一直都有想在跨平台統一的雄心壯志,所以全面推進 HTML5,妄想脫離不同 OS 的掌控,即使 Facebook 如此重量級的玩家,最後也認輸了。無獨有偶,Linkedin 在 2013 年也同樣放棄了 HTML5 重新擁抱 APP。到今天,難道短短的一年多,世界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HTML5 又重新具備了王者的氣質?當然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各個 IT 王國都沒有改變取態。
根據 Flurry 的報告,相比去年,2014 用戶在流動使用 APP 的比率進一步上升突破 80%,而手機網站的使用情況進一步下降。這說明 APP 升級和下載並沒有阻礙其發展,並且隨著應用市場更加人性和智能化,自動更新等機制對用戶來說越來越方便,反而基於 HTML5 的 Web App 的使用和開啟倒是成了用戶的障礙。手機瀏覽器的使用者其使用情況越來越不樂觀,這個最重要的 HTML5 的載體正在失去活力,反而大家更對 APP 有進一步的期望。
當然想以超級 APP 的形式打造自身封閉生態的廠商不止 Facebook 一家,國內試水的大公司也很多,從 UC 的 web app 到應用,構建基於流動 web 流量的生態系統都無一成功。目前造成這種局面原因很多,例如瀏覽器性能不足、HTML5 標準未定好、無有效的 web app 發行渠道等等。
目前用戶從 App store 去搜索和下載應用,儲存在裝置上可隨時使用,已經成了 iOS 與 Android 系統用戶的固定模式。反而叫用戶進入超級 APP,再通過搜索或連接的方式進入一個協力廠商 web app,無論是從操作流程還是使用者最終體驗都無法和作業系統層級的體驗抗衡。而 HTML5 標準定義沒有為這種生態的困難帶來任何一點的改變,所以說 HTML5 在 W3C 操縱下的所謂標準定義,只是一場公關鬧劇,雖然的確令市場有一點動作,但是也刺激了一批業界先鋒當炮灰。

期待新玩家

開發者對於 HTML5 的標準,可以以平常心看待。瀏覽器或 OS 不會因為 W3C 所謂的「標準」而放棄維護本身利益,會支持的早已支持,不會支持的也不會遵照標準去支援。只是 HTML5 作為下一代標準技術,拋開利益和政治的搏弈,會給開發者帶來更大的價值。
HTML5 和配套的 web 開發技術具有跨平台、低門檻的特性,目前大量的流動應用廣泛使用了 HTML5 配合 native development 原生開發,降低了整體的開發成本,更有一些流動應用引擎使用 Javascript 和 HTML5 開發跨平台 native app,在不觸碰 iOS 與 Android 生態利益的前題下,發揮實用的價值。因此只要回歸到技術本身,把 HTML5 技術應用到可以使用的場景中充分發揮價值,就可以逐步建立生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培訓如何落地? ——培訓工具篇

當我們通過各種需求調研方法,挖掘出企業業務痛點及需求后,就要開始針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 哪些培訓來解決,哪些管理來解決,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培訓項目,從而使企業的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 要想培訓專案完美落地,學習項目的設計與運營管理至關重要。 如果只是單純交付一些課程,意義真的不大。  培訓管理者一定要成為價值的創造者,而不是價值創造的追隨者。  怎麼理解?  所有學習項目都必須上接戰略下接績效,所有的培訓管理者都應該站在業績的原點和戰略的原點,去思考培訓項目的設計,去開展評估,推動培訓價值的產生 ,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安排課程,安排老師。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認真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老闆要將大量的費用投入到培訓中,而不用作獎金或者營銷費用? 你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你的老闆也時常會這樣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培訓人要做思維和實踐的整體轉變,要從交付課程到驅動業績。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培訓項目的設計 要符合教學心理,也要符合問題解決路徑,還需要得到企業內部各方的配合。 畢竟學習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要想學員學得好,教學工作就要符合學員的心理規律,根據心理學理論,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受潛意識控制,培訓就是要改變這種潛意識行為。 瞭解這一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改變行為這麼難了,為什麼學員聽課後,回到工作崗位還是老樣子,同時也我們指明瞭方向:靠說教,是無法改變行為的。 真的是古人不曾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我們將理論結合實際,高頻反覆地進行學習和練習,才能形成肌肉記憶,最終達到行為的改變。 因此,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社會中, 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習的內容要有適用場景,或能結合實際進行訓練,從而改變員工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績效。 專案需要完美落地,培訓管理也相當關鍵。  培訓管理涉及人(老師、學員)、流程、有形展示,各方面有效配置方能達到完美的授課效果。  如果企業沒有辦法進行沉澱並最後形成一種落地的管理工具,將是一個非常耗費人力複雜繁瑣的工程。 所以, 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的標準化和合一化非常重要,這能夠大大減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培訓管理工具?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是怎樣的? 好的培訓管理工具,不是簡單地將面授課程搬到線上,而是專門...

2019十大趨勢值得關注

1:“知識萃取”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移動互聯和知識付費時代,外部知識、大咖知識已經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但這些知識在組織內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業務專家多年實踐中沉澱的隱性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知識萃取和微課開發火起來的原因。 知識萃取本不是新鮮話題,因為在課程開發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萃取問題,是我們做課程開發的老師的必備技能。在知識萃取時,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挖掘出來而不僅僅是萃取問題。 2:“訓戰結合”成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理念一度流行,在互聯網領域也存在通過競爭機制來激發員工鬥志並以此來選人的方法。在培訓中,採取“訓戰結合”的方法同樣可以極大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簡單來看,在線學習中的遊戲化設計就是訓戰結合模式,通過模擬和PK方法讓學員樂在其中。也有真槍實彈”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培訓班,每天都會淘汰學員,給學員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3:項目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傳統的培訓項目基本就是課程拼盤,培養領導力就找一些好的領導力課程拼一下,如果課程太多就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裝一個動聽的名字,而本質上看還是課程拼盤。而隨著培訓成熟度日益提升,培訓經理對於學習項目的認知不斷升級。 當前企業裡的學習項目,以真實的業務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注重在運營中提升轉化度,在培訓後有相應的跟踪和輔導措施,項目評估注重與業務的相關度,以及轉化成有形的成果。這些項目的設計考驗培訓管理者的診斷能力、設計能力、運營能力,考驗業務思維和系統思維。 在這些項目中,培訓課程僅僅是要素之一,培訓管理者們通常需要融合線上學習、社群分享、在職訓練、導師輔導等多元化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並達成結果。 4:移動學習平台將發揮更為綜合的價值 有點規模的公司都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移動學習平台。移動學習平台比其老大哥elearning平台更為有優勢。在電腦時代,一門在線課程動輒45分鐘以上,培訓部門要求員工在下班後佔用娛樂休閒時間來學習,確實是逆荷爾蒙。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身體的延伸,大量需要線下完成的工作開始往手機上遷移,聽課這個看似需要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事,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上網來實現。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能夠通過網絡來解決的問題可能就不會通過線下...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美國學者Stephen Meyer在2015 年的ATD 大會上提出了他對微課的定義“Bite-size content and Single Concept Learning”。Stephen Meyer 進一步提出了微學習內容設計公式,即1 concept+1 behavior=1 outcome。可簡單解釋為,在極短的時間內告訴學員一個切中工作痛點、難點的知識點, 以支持他們更好完成工作,同時要引導學員改變相應的行為並不斷加強這個行為,如此才能最終取得一個學習的成效。 在SCORM教材規範中有定義SCO (Sharable Content Object),其實廣義來講就是現在流行的微課第一代。因此在重新設計數位內容時,可以以微課為核心概念來開發,然後透過章節關聯將各相關微課串聯成一份SCORM教材。這樣又可以兼具隨時需要隨時學習微課的特點,也可以組合為數位課程,進行有系統化的教學。一宇數位的教材庫便能讓您上載影片組合,影片組合成SCORM教材,又可以將影片組合中的每支影片獨立出來當成微課使用!!  如何簡單又快速的製作微課哪? 以下幾種工具值得推薦: 1. 手機錄製上載分享,新知分享不遺漏。 手機是最好的影片式微課製作工具,經由影片編輯APP進行簡要的內容編輯與壓縮影片,並利用APP快速上載到系統。影片可以分享到微課庫,社群或是好友,經過審核後也能變成企業的標準微課,成為數位學習教材。 2. Office 365 PowerPoint 錄製投影片。 上班族都會使用PPT來進行簡報,但要講好一場生動的簡報,讓台下的聽眾不會睡著,除了內容外,最重要就是簡報的語調口氣與速度囉!  MS PowerPoint 為剪報者提供非常方便的練習工具,讓簡報者可以透過錄製自己的演講內容,藉以檢視自己的話術,語調快慢等等。因為可以重複錄製簡報內容並可編輯,因此成為錄製簡報型微課的最好工具,錄製完成還可以匯出成MP4! 3. H5微課製作雲製作互動式微課來取代Flash。 一宇數位代理的H5 微課製作雲端服務,可以讓製作者用簡報設計般的方式設計精彩的H5動態多媒體微課。直覺的操作方式,可以避免工具的學習曲線,並能透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者的專注力與興趣。 4. BenQ IFP大型觸控螢幕互動面板結合Orca HCM,知識的最佳投捕組合。 BenQ ...